本报记者 耿苏强
借给贫困户种子发展厚朴、杜仲、黄柏、天麻等中药材种植,并签订收购合同,待药材公司收购药材时扣除贫困户原种子欠款。此举不仅解决了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的“门槛费”问题,而且解除了贫困农户产业发展起来市场销售难的后顾之忧。
7月8日,记者在位于四川宣汉县三墩土家族乡的陕西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四川宣汉中药材种植基地了解到,该基地在发展过程中采取“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农民出土地和劳务,产品保护价回收”的订单农业模式,发展丹参、益母草、玄参等草本药材种植2.1万亩,年产值达3252万元,户均增收4000元,带动农户4869户,实现年销售收入近6000万元左右。
“公司+基地+农户”
打开“致富之门”
该基地的负责人杨昌林说,近年来,通过县、市、省等部门搭建平台,他们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等专家教授进行技术指导,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中药材种植、策划、加工、销售等产业提质升级。
通过多年的探索,该基地培训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并与当地的政府部门签订保护价格回收合同,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药农1.6万多户,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预计2016年底,该基地中药材鲜货产量可达6000吨,产值达8000万元。
作为这里的“大当家”,在该基地发展取得一定成功后,杨昌林还主动承担起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将自身的技术团队与因地制宜发展趋势,为群众提供种子种苗和种植技术,保价回收订单种植,带动药农增收脱贫,培育科技示范户160多户。
同时,该基地还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工作方法,与高校联盟加强科研合作,用优厚的条件吸引大学生来该基地就业,为大学生在该基地创业提供优惠条件,使大学生“进得来、留得住”。目前,已有高丽琴、陈柯伊等15名大学生在该基地就业。
全产业链发展助农“按期摘帽”
目前,该基地建设了“万亩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并成立了宣汉县龙森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和宣汉县昌林中药材合作社,发展种植户6898户,种植面积达20000余亩,年销售收入近6000万元。
杨昌林表示,下一步,该基地计划建集饮片、提取物、粉剂、颗粒、配方“五为一体”的生产加工厂。今后,将以电子商务销售为平台,以标准化加工厂为载体,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使中药材种植品种达200个以上,让宣汉县1万余人“按期摘帽”,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杨昌林告诉记者,“基地现阶段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今年我们将其打造成为四川省中药材种植经营龙头企业,我们的目标是2020年成为国内一流、在中药界具一定影响力的全国性的中药龙头企业,未来5年内形成行业领军企业,实现上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