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来到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街道办事处的星翔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果园基地,这里正是柑橘飘香。走进基地,山坡上橘树成片,株株枝头挂满果实。乍一看,这个挂牌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的基地,与普通的橘园无异。“去年社里生产的‘夷陵红’宜昌蜜橘礼品装,一盒两斤16个卖168元,供不应求。”联合社理事长王恩珍望着绿油油的柑橘树林,脸上笑开了花。
10元一个的柑橘,是如何种出来的?
树上“小灯笼”防虫更绿色
笔者走近一株柑橘树,发现上面挂着一个绿色小球,外形颇像“小灯笼”,表面粘着不少蝇虫。
“别看这‘小灯笼’黑乎乎的不好看,作用可大着咧!”宜昌市农业局生态与资源保护站高级农艺师熊家林介绍,“小灯笼”名为大实蝇诱捕球,表面涂有黏性超强的粘虫胶,胶中添加有新型诱剂,可将柑橘大实蝇成虫引诱到表面粘黏而亡。“相比传统喷洒杀虫剂的方式,诱捕球更环保,也节约人力成本,一般每亩只需挂8至10个,可管45至60天。”
除了诱捕球,笔者还在基地看到了太阳能杀虫灯、粘虫黄板等。“这些太阳能杀虫灯、粘虫黄板、大实蝇诱捕球,都是在用物理和生物方法防治柑橘病虫害,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熊家林说。
王恩珍介绍说,2017年基地平均每亩柑橘的农药使用量,比2016年减少0.69公斤,下降了28.76%,相应的农药投入成本也每亩减少20.39元,下降了12.6%。
树下“喝”肥料果子品质高
除了防虫,还要给柑橘树加强“营养”。熊家林说,“橘园的土壤是经过化验的,根据化验结果制定施肥方案,土壤养分中缺什么补什么,通过精准施肥减少化肥浪费。”
笔者发现柑橘树下铺设着一些管道,管道上有许多小孔,慢慢向外溢出液体。“这叫水肥一体化技术。”熊家林介绍,该技术通过在田间建设蓄水池、泵房、配肥池,铺设输水管网等设施,将肥料与灌溉水混合后注入输水管道,滴入作物根部,使作物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
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耕地质量提高了,果实口感更好。2017年基地化肥使用量平均每亩比2016年减少0.8公斤,有机肥使用量每亩增加22公斤。经取土检测,基地每公斤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为13.7克,比2016年增加了1.3克,提高了10.5%。
据熊家林介绍,基地应用了生草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植物篱生态拦截技术、径流拦截再利用技术、农业投入品废弃物收集处理技术、柑橘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等8项新技术,初步探索出一条“高品质、省力化、低污染、高效益”的发展模式。王恩珍说,基地平均亩产2300公斤,与周边农户持平,但品质好销售单价提高,平均每公斤售价3元,比周边农户高0.6元,实际每亩收入6900元,比周边农户高1380元。(据《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