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科技帮扶让扶贫实现“量身订制”
——走进陕西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重庆巫山县麻竹种植加工基地
文章字数:755
  本报记者 耿苏强
  农民要永久脱贫致富,只有大力发展支柱产业。6月12日,记者走进陕西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重庆巫山县麻竹种植加工基地,20多名工人正忙碌地加工着竹笋产品。目前,该基地生产的“绿根”系列竹笋产品,已走进了全国的销售市场,成为巫山县农业特色产品的一张名片。
  为贫困户订制“产业套餐”
  记者在巫山县大昌镇官庄村看到,农民郑远斗连片的70多亩麻竹枝繁叶茂,每丛竹林的根部都有一根至数十根不等的笋苞破土而出,有的已长到了五六十厘米高。
  郑远斗告诉记者,麻竹笋清脆香甜,富含各种维生素,销路十分广,深受消费者青睐。他种植的麻竹,一般当年种植,次年就可以收笋。麻竹一亩可以产出3000多公斤竹笋,效益十分可观。
  基地负责人蒋佐明说,基地通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农户连片规范种植一亩麻竹成本约250元(土地和劳动力除外),第3年进入丰产期,每亩产鲜笋5吨左右,以每公斤3元计算,亩产值达15000元以上。基地雇佣当地农民耕种劳作,解决了就业难题。
  延伸产业链农户尝甜头
  在巫山县,郁郁葱葱的竹林在山坡上、小河岸、院坝旁迎风摇曳、绿意盎然。近年来,该基地在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掘现有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采用“基地+村民+专合社”的模式,延伸麻竹产业链条,让村民们走上了“量身定制”的脱贫致富道路。
  “我们的麻竹种出来不怕没销路,从笋到汁到叶子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广大种植户收入不断增加,大家尝到了麻竹种植的甜头”。蒋佐明说,目前基地采取“基地-加工-销售”的经营模式,组织化、规模化、产业链特征明显。巫山麻竹已具备产业化发展条件,基本形成了基地、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良好发展态势。
  同时,基地还无偿为农民进行技术指导,通过明确鲜笋收购保底价格收购等措施确保农户收益。目前,该基地可年收购鲜笋800多吨,多数竹农收益已显现,其中,大昌镇官庄村部分竹农收入达10000元以上。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