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晓光
编者按:当前,湖北在推动实施“三乡工程”(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撸起袖子加油干”,广大农村一派蓬勃发展景象。
6月10日,“全国农民报总编辑看荆楚三农亮点”大型调研采访活动在湖北武汉启动。对湖北三农的亮点,作为采访团成员单位之一的本报,近期将精心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2017年,湖北省武汉市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获评“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样”。该工程将城乡要素资源有效对接利用,提供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武汉样本”。
在武汉市黄陂区北部的姚家集街杜堂村,有个一年四季都可赏花的地方——木兰花乡。
这个景区由杜堂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返乡创业能人葛天才投资,按4A级标准打造,去年3月底对外营业以来,游客络绎不绝。
“许多农民出外务工,家里的房屋就空了下来,我们合作社以入股的形式将这些闲置房屋进行装修向城里人出租,仅房屋一项保底收入就接近两万元……”黄陂村姚家集街杜堂村村支书葛天才告诉记者,“三乡工程”让曾经一穷二白的杜堂村成为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现在,许多人在周末都相拥而来休闲旅游,农民的收入有增无减。
1966年11月出生于姚家集杜堂村葛家湾葛天才,上世纪八十年代,和许多农村青年一样,怀揣着致富的梦想,外出务工。2010年2月,他发起成立武汉市万中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12年,葛天才流转杜堂村林地1700亩,建设花卉苗木基地。两年后加大投入,流转耕地、水面、林地等2000亩,将杜堂村打造成独具魅力的美丽乡村;同时推进葛家湾、葛家咀、杨家田、杜家大湾、汗塘咀等自然湾农房立面和基础设施改造,村湾面貌焕然一新。带领113户村民成立杜堂村旅游专业合作社。通过评估,村民空闲农房按每平方米1600元价格入股,该公司再次投资对房屋统一设计、统一装修、统一管理,由合作社招商吸引市民下乡,经营农家乐、民宿、文创、商业等。农户按入股10%保底方式分红,上不封顶,这样既保障了村民的合理收入,也保证了市民下乡的经营环境。目前,已成功签约空闲农房77套,还有一批正在商谈。市民下乡引进12家民宿、8家农家乐、1家土特产电商、1所中国文艺家书画院、1所非遗文化泥塑馆和1所木兰文化博物馆,均已开张营业。
而这,仅仅是武汉市实施“三乡工程”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通过实施“三乡工程”,去年,武汉市共吸纳社会资金160.1亿元;农村空闲农房签订出租协议10078户,年租金达到1.58亿元;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总额达到22.12亿元,实现农民人平增收864元;全市271个贫困村农民增收2.82亿元,人平增收812元。黄陂区“三乡工程”直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88.7亿元,其中,市民下乡19.1亿元,能人回乡32.5亿元,企业兴乡37.1亿元,引进投资企业84家,创办合作社227个,下乡市民1873人,出租(入股)空闲农房2987套,实现年租金440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