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宇航
6月5日,在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金屯村的鸿运乐器生产车间里,制鼓身、钉鼓耳、蒙鼓皮……十余名工人正在加紧赶制一批来自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教育局的腰鼓订单。
今年40岁出头的金屯村民马向阳自16岁起拜老艺人为师,学习传统盘鼓制作技艺。在传承和从老艺人那里继承的精湛技艺的同时,在制鼓过程中自主创新改良材质,研制出了更为轻便实用的替代品——胶木鼓。
马向阳告诉记者,提起胶木鼓的研发,可谓一波三折。找模具厂开模具,到胶件厂试制样品,修改模具、调整参数、试制样品、检验测试……从提出设想到试样成功,马向阳用了一年多时间。在投产的日子里,马向阳不断将样品送到亲戚家朋友家的作坊试用,及时了解市场动态。终于胶木鼓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用户的肯定,并迅速抢占市场。自此马向阳家生意红红火火,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不满足现状的马向阳二年前又建起了新厂房、办起了制鼓公司。相比传统作坊,公司在规模化、品牌化、集约化发展上更具有竞争优势。
看到制鼓能挣钱,附近的村民们纷纷效仿,一时间制鼓作坊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随着缑氏镇金屯、马屯村及周边制鼓越来越多,卖得越来越远,马屯大鼓的名气也越来越大,缑氏镇成了闻名遐迩的“中国鼓乡”。如今,在缑氏镇从事制鼓相关行业的家庭作坊和鼓厂有200多家,群众靠着制鼓走上了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