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员工走访河北省宁晋县玉峰粮油经销处,与负责人交流农银“e管家”使用情况。 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亿万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随着新技术在农村的不断普及,很多新模式应需而生,在乡村发展中大显身手,帮助农村不断打破地域区隔和时空限制,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
截至2017年12月底,我国农村网民占比为27%,规模为2.09亿人,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35.4%。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广大农民触网“门槛”不断降低,互联网打破地域区隔和时空限制的优势不断凸显;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演进,新技术也在农村地区找到了更多可以一显身手的场景。从普惠金融到乡村治理到电子政务,互联网正在让偏远山村有机会和发达城市站上同一条起跑线。
新技术“破题”普惠金融 新农人以崭新姿态通过互联网进入经济社会系统,为农村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广阔空间和现实基础 今年1月份,四川省绵竹市遵道镇马跪村村民李德成从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贷到5万元,把自家的养猪场扩建到了2000多平方米,这已经是他第6次拿到中和农信的贷款了,尽管每次钱都不多,却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李德成能拿到贷款,背后少不了数字化的力量。2015年起,蚂蚁金服开始与中和农信一起探索“互联网+农村信贷”新模式。蚂蚁金服为中和农信定制研发了一套针对农村地区的特别算法,能够在小数据样本上完成算法训练,从而比较精准地预测贷款风险。
“由于下乡高成本和客户的分散性,过去金融机构网点很难渗透到农村偏远地区,服务也不充分。但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正在帮普惠金融‘破冰’,让普惠金融服务更方便、更简单、更有效。”中国人民大学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顾雷说。
从目前来看,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依托数字信息技术拓展小额信贷的触达渠道和应用场景;另一方面,新兴互联网机构基于金融合规、技术驱动和场景依托3个前提,也在探索有效解决实际场景需求的小额信贷服务。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农人正以崭新姿态通过互联网进入经济社会系统,这也为农村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广阔空间和现实基础。
新途径优化乡村治理
互联网成为了村务信息公开的新媒介,也可以让外出人员“近在身边”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80%的村民手机里都有一款名为“三清贾汪”的应用程序。“大到村务财务收支,小到个人补贴,笔笔账都清清楚楚。”马庄村会计站站长孟庆成告诉记者。在这个应用程序里,从“财务收支”“村里资源”到“村里资产”,截至目前,已经汇集了贾汪区各个村庄的13903笔村级财务收支明细和2977项三资情况。
“互联网+政务”同样在乡村释放着能量,互联网成为优化乡村治理的新途径。一方面互联网成为村务信息公开的新媒介,让村务管理有了“明白账”;另一方面,互联网打破时空区隔的优势,让“万水千山”变为“近在身边”,从而为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我曾经在村里的微信公众服务号上发布了一条村里集资修路的信息,很快就有在全国各地打工的村民们给我反馈了意见,他们虽然人不在村里,却能参与村里的大小事务。”山东省菏泽市单县高集村的村会计张新年告诉记者。(据《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