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院长陈海涛教授介绍,目前市面上流通使用的光降解地膜、热氧降解地膜及淀粉填充地膜等“可降解”地膜实际主体成分还是聚乙烯,使用后裂解成碎块埋在土壤中无法完全回收,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且目前残膜回收大多采用人工方式,回收不彻底、效率较低,回收成本难以控制。为此,他带领团队经过10年潜心研究,与黑龙江省秸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手合作攻关,在农作物秸秆纤维地膜技术基础上,成功地研发了秸秆纤维基地膜。
该项技术是以水稻、玉米、大豆等各类农作物秸秆为原料,通过纯物理方法提取秸秆纤维原料加工成可降解环保地膜,原材料资源丰富且成本较低,既可综合循环利用秸秆减少资源浪费,避免环境污染,又可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水保墒保肥培肥地力替代塑料地膜,杜绝“白色污染”。
以种植有机水稻为例,整个水稻生长过程需要进行3次人工除草,亩均费用900多元钱。而一张秸秆纤维基地膜只需200多元钱,一次性覆盖就能解决问题。我国东北三省共有9000万亩水田,80%的种植户使用农药除草剂,如果水稻田间都敷设秸秆纤维基地膜,可减少除草剂用量3.96万吨。
目前,该项技术成果已在全国数十个基地分别实施了水稻和蔬菜覆膜栽培试验示范,成效显著,有望在全国进行大面积推广。实践证明,在生育期内杂草量仅为裸地栽培的2%~8%、传统塑料地膜的9%~15%;在保水保墒、培肥地力方面,较裸地提高土壤含水率33.5%~100%;蔬菜栽培较裸地增产15%以上,水稻栽培较裸地增产5%。(据《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