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上村道德模范长廊一角 本报记者 耿苏强
宽广平坦的乡村公路、青瓦白墙的美丽村居、风景如画的生态花园、干净整洁的文化广场……改革开放40年来,一个地处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陵区五泉镇的小村落,经过不断的艰苦奋斗,华丽蜕变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乡村试点村”。这个“传奇”,就发生在五泉镇斜上村。
“以前,我们家门前都是烂泥路,花草树木什么都没有。你看看现在,车子都可以直接开到院子里,家家门前有花有草,地里还种上了猕猴桃,日子越过越好。”近日,记者在斜上村采访时,真切感受到村庄整治和生态建设的文明乡村建设给村容村貌、村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美丽乡村建设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30年前,出门牵一头老牛,驾一辆破车,晃悠晃悠地赶去集市”。回忆过去,第三届陕西省道德模范、斜上村村民赵秋香深有感触。这几年,随着乡村公路不断延伸,“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已变为现实。文化长廊、小公园、老年活动中心、幸福院应有尽有,“村村优美、家家富足、处处和谐、人人幸福”,是如今斜上村的真实写照。
斜上村党支部书记任让席说:“现在村里靠发展设施农子。村里的公共服务,也不能落后。”近年来,村上新修了产业水泥道12000米,文化墙3000米,以前的村道变成了“三横六纵”,安装路灯150盏,新修排水沟10000米,新建污水处理池一所,还新建了猕猴桃储藏冷库500吨等基础设施。
为了提高村民自身素质,该村还特别制作了彰显道德和精神文明缩影的文化墙,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宣传画为干净整洁的村庄增色不少,村民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文化意识
以文明村创建带动乡村振兴 乡风文明身心美、村稳民安和谐美。改革开放40年来,斜上村扎实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大力开展乡风文明行动,多举措倡导文明新风建设,为乡村振兴植入了鲜活“基因”,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
去年,斜上村成功获得第五届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任让席说:“以前没组织文艺活动的时候,村民闲了就打打牌,很少做其他活动。现在搞活动了,打牌的就少了。村民白天干活,晚上可以跳舞、健身等。”
任让席说,为把斜上村建设成为文明村的典范,村里先后完善了农家书屋的服务管理,坚持每天定期开放,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每年“三八”妇女节开展评选“三八红旗手”“好媳妇”“好婆婆”“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在妇女中树立良好风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使全村形成敬老的良好风气。
另外,近年来,斜上村还以“道德讲堂”为阵地,大力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严格按照“看一部事迹短片、讲一个道德故事、谈一点道德感悟、送一份吉祥祝福”的流程,每季度开展一次“道德讲堂”活动。同时,积极开展善行义举榜评选活动,由群众推选出身边的道德模范,张榜公示,在全村营造“学好人、做好人”氛围。
大力发展产业带领村民致富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在基层服务群众就要以群众为核心,用干部时间将就群众时间,尽量让群众少跑一次路、少误一天工、少花一分钱,带领群众致富。”任让席说。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斜上村结合本村实际,不断创新和完善村上的管理和发展模式,以产业提升为重点,做到“干部带头,党员干活、人人想办法,个个出主意”。该村在产业发展上,有“北菜南果”设施农业的说法,即大棚蔬菜与猕猴桃种植相结合,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发展有机农业,提高土地产值;设立“土地银行”,实行土地流转,提高了耕地利用率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益。
另外,斜上村以打造绿色有机食品为目标,在新技术运用、新品种推广、互联网电商和物流冷链运用上狠下功夫,有效促进了斜上村猕猴桃产业的提质增效。目前,该村猕猴桃种植涵盖徐香、海沃德、秦美、红阳、翠香和华优等多个优质品种,年产量达400多万斤,去年猕猴桃产值突破1300万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11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