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年味已经渐渐散去,但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大寨镇寨西村梁东昌的草莓大棚内,前来采摘的游客依然接踵而至。足不出棚钞票就源源不断地装进口袋,梁东昌这年过得有滋有味。
产业兴旺增收有方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首位。经过几年摸索,梁东昌就认准了草莓生态采摘这项产业。而他的草莓种植产业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大棚正对着杨凌现代农业创新园,客源不断;依托杨凌每年的采摘节,聚拢人气。当日,记者在梁东昌的大棚内看到,远道而来的游客们纷纷满载而归,过称、给钱,一气呵成。“技术成熟了,我们两口子管理起来也不费事!最近采摘价每斤30元,过年那几天一斤要到40元。”梁东昌说,草莓从元旦前上市,可以一直采摘到第二年5月,一个棚一年收入3万多元。这样的大棚,梁东昌有3个,一年收入十多万元。
梁东昌讲的技术,是自己摸索出来的生态种植方法。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国家这么重视,走这条路肯定是没错的。”梁东昌介绍,大棚的基肥用的是油渣、农家肥、菌肥等有机肥,全年基本不用化肥农药。棚内蜜蜂飞来飞去给草莓授粉,保证品质,半空中还悬着产生二氧化碳的袋装肥料。草莓有足够的基肥和气肥,就不容易生病。“种出的草莓,有着特别的香味。”梁东昌说。
政策红利致富可依
“准备再承包几个大棚种草莓。”谈及以后的打算,梁东昌不假思索地说道。他的底气来自十九大报告中明确的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政策红利。土地确权了,农民心里就踏实了。梁东昌告诉记者,“‘延长30年’对农民来说是件大好事,不然我也没信心再承包几个大棚种草莓。”
除了土地承包让和梁东昌一样的种植户们吃了“定心丸”,他们在设施农业发展之初也是惠农政策的受益者。杨凌示范区为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为发展设施农业的农户每座大棚补助土地承包费和材料费等近一万元,帮他们解决了创业之初的资金难题。同时,为提高农户作务水平,杨凌每年还定期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让农户有了致富的产业,掌握了致富的本领。(本报记者 胡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