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麦季一亩两个工,照样千斤好收成
文章字数:741
  麦近春分昼夜忙。在中原麦区,田间地头却难见劳作的农民。“时下小麦从种到收要投几个工?”64岁的农民尚水旺伸出2个手指说:“一亩只要两个工。”
  尚水旺是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陈曹乡尚庄村党支部书记,他说的“工”,表示干农活的工作量,干8个小时算1个工。
  据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数据,2008年、2017年河南小麦每亩用工天数分别为约4.4天,2.2天。这意味着,10年间,一户家庭在小麦上投入的劳动天数压缩了一半。
  传统小麦生产,从播种到收获,要历经耙压、施肥、除草、浇水、收割等22个生产环节。“20年前,要想把俺家这6亩麦子收进仓,得投上百十个工,如今只要十二三个工。”尚水旺说,“工少了,小麦亩产却高了,如今已从过去的400斤提高到了千斤以上。”
  “麦季一亩2个工”,背后是农业机械化在支撑。
  浇地刷卡,200米长、3米高的中心支轴喷灌机便会自动为小麦喷灌“拔节水”。浇地“老三样”,水泵、水管、柴油机被尚水旺卖了废品。他说,如今的春耕,不用农具,用的全是农机,“耕、耙、耖”倒成了“稀罕物”。
  据河南省农机局数据,河南小麦耕种收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以稻麦联合收割机为例,1990年,全省联合收割机仅有837台,到2016年底已达19.09万台。
  “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弓背几千年”。尚水旺说:“现在种田轻松,不作难,成了‘美差’。”  除了全盘机械化,有的农民还把春耕“搬”上了物联网、互联网。
  在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种粮大户唐全合靠大数据种田。他的麦田大数据来自星陆双基气象监测系统。
  坐在鹤壁农业气象试验站星陆双基系统操作台前,全市所有万亩方粮田实景清晰可见,地表温度、土壤水分、叶面积指数等可实时呈现。通过手机客户端,唐全合每天足不出户就能收到各种麦田数据。
  去年,唐全合又刷新了夏粮记录,一万亩麦田,从种到收只用5个人,亩产高达650公斤。(据新华社)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