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记者来到了以“商贸立村”的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陵区大寨街道办梁氏窑社区。
过去的梁氏窑村,面貌就是穷、乱、差,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基础极其薄弱。当下的梁氏窑社区,依靠临近市区的地理位置,建起了远近闻名的建材市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2015年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万元。
近两年,随着村改社区,梁氏窑集体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如何创新发展,成为摆在社区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集体经济。农村“三变”的改革春风,也吹到了这里,落地之声清晰可闻。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这些年,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见到记者前来,梁氏窑村民徐新志老人不由得心生感慨如此说道。
“过去村里没有产业,为了挣钱,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一年下来,有时连‘年’都过不起。”徐新志说。好在近年来,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加快,固定资产、公益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和无形资产富足。
“资产是不少了,但都躺在账上睡大觉,大伙儿感觉不到多少获得感。”徐新志说。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2017年,杨陵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打响,梁氏窑抢抓机遇,成立了梁氏窑股份经济合作社,明确了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名称、性质和职能、股东的确认和其权利义务,股权的设置和配置及具体量化等内容,以每股11.26万元的股金给村民入了股,包括徐新志在内的297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拿到了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证。合作社以股权为纽带,将村民链接在经营产业上,激活了村民增收潜能,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增加农民收入。
“以后,通过股权分红,我这收入就上去了。接下来我打算装修一下自家房屋,把日子越过越好。”徐新志信心满满。(本报记者 董文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