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耿苏强
新春走基层期间,记者在山西省长子县丹朱镇看到,设施农业让不少农民在本来清闲的寒冬里忙碌起来。大棚里温暖如春,蔬菜绿意盎然,农户们正在抓紧时间为春节市场供应抢手的蔬菜,在新的一年里,开一个增收的好头。
走进该村,看到修葺一新的水泥路、文化墙,整洁的文化小广场,村外一座座钢架结构的温室大棚,村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有的忙碌在大棚里管理蔬菜,有的把刚刚采摘的黄瓜分装外运。本是春节农闲时节,满大街却找不到一个闲人。
种植大棚菜农民收入增
在山西长子县丹朱镇东鲍村的一处温室大棚内,包括西红柿、茄子、黄瓜等蔬菜,在农户们的精心伺弄下长势良好。顺着乡间小路,记者走进村民张小斌的蔬菜大棚,夫妻俩正在伺弄着自家的黄瓜。他告诉记者:“春节期间,黄瓜的批发价每斤3元,这两箱黄瓜可以卖近一百元。”这让张小斌对温棚蔬菜种植充满了信心。
“第一季收成怎样?”记者问。“今年行情不错,差不多有5万元吧!”张小斌乐呵呵地对记者说:“今年我们村里老百姓收入都不错!”
山西长子县是全省蔬菜种植大县,发展现代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蔬菜生产特别是大棚蔬菜已经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据长子县农委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新增蔬菜面积19679亩,其中,蔬菜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覆盖8个乡镇33个行政村,实施规模3000亩,涉及7232农户,建设项目涵盖日光温室大棚1096亩、塑料大棚945亩。
绿色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这个好,往年一亩棚200多株西葫芦备用苗都不够用,今年一株也用不上,我一高兴,就把200多株苗全送人了。”长子县石哲镇菜农李建华种菜多年,最大的困扰就是小苗枯死。
长期以来,制约蔬菜老基地发展的瓶颈,主要是连作障碍,存在土壤不消毒、病虫害多、施化肥过多、漫水灌溉、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少等问题。基于此,长子县在方案选择上,集成了改良土壤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等技术模式,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挖掘绿色生产潜力。
据了解,近年来,长子县依托5个区域站和50个经营主体开展了3000亩的蔬菜绿色高产高效部级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集成使用土壤改良、绿色防控等技术,菜农不但摒弃化肥使用和农药的喷洒,而且每一亩提高产量246公斤、增收73.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