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瞄准发展新目标
—— 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字数:3084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经济发展迈向高质量
  解读人潘建成(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朱伟代表(广东省佛山市市长)
  [报告]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
  [解读]朱伟代表认为,这一目标符合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际,体现了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务实态度。
  朱伟认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经济结构正加速优化升级,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6.5%的经济增长预期,与我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经济增长思路和要求是相匹配的。”
  朱伟说,这一增长目标也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高质量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够很好对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潘建成说,6.5%的年度经济增长目标是一个科学合理的目标,兼顾了多方面的要求:一是考虑到经济增长的潜在增长率;二是考虑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6.5%的增长将为实现目标奠定极为坚实的基础;三是可以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6.5%的经济增量,估计可以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5%的目标;四是这个目标充分考虑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没有将目标定得更高,就是要明确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把着力点放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上。
  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粮食生产结构更优化
  解读人党国英(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马传喜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
  [报告]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
  [解读]马传喜委员介绍,所谓高标准农田,是田成方、木成林,交通方便,灌溉设施好,土壤肥力高,土地比较平整,便于机械化大面积生产的农田,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湖南中部、四川盆地等地。
  “标准化的农田适宜规范农业和精准农业。”马传喜说,高标准农田有利于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种植标准化、质量均一的优良品种,这是一种精准农业。在后期的筛选、烘干和收储上采用标准化的先进技术,促进农业的提质增效。
  马传喜认为,高标准农田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一致。推广高标准农田,为有计划地规划和调整粮食生产结构提供了基础,有助于将小农户与大市场相连,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党国英说,扩大高标准农田面积,对于我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稳定优化粮食产能具有重要意义。推广高标准农田,有利于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土地经营规模大的农户,其生产成本更低、更容易采用环境友好的生产技术,也更容易通过合作社分享到农业产业链收入。高标准农田的推广,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形成农民持续增收的农业经济运行机制,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农村小农户数量庞大,要创新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的兼容方式,培育新型农民合作经营模式,推广支持一些有条件的建制镇助力当地农业生产链的延伸。
  新增1100万人以上增就业成为突出亮点
  解读人
  郑东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钟俊代表(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劳务班组长)
  [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报告还提出,要使更加公平、更加充分的就业成为我国发展的突出亮点。
  [解读]“城镇调查失业率”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郑东亮介绍,调查失业率覆盖的人群更广泛,涵盖了农民工等在城镇务工的人员,对劳动力供求的起伏更敏感,可以全面反映宏观经济和就业形势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提供参考。
  刘钟俊代表说,促进农民工就业,归根到底要提高农民工自身的“就业综合素质”,不仅包括劳动技能,还包括工匠精神、新市民素质等,这就需要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可以加大力度整合优化现有教育培训资源,通过校企联姻,让企业定向培养、定向使用;可以在工作现场设立农民工业余学校,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在现场完成继续教育培训。
  减贫1000万人以上用非常之力脱贫攻坚
  解读人
  汪三贵(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马忠明委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报告]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坚持现行脱贫标准,确保进度和质量,让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解读]打赢脱贫攻坚战,得用非常之策,下非常之力。汪三贵说,应精准聚焦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这些特定贫困人口,量身定制脱贫政策,统筹使用产业、教育、生态、易地搬迁等各类扶贫手段,做到不落一人。大力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
  汪三贵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确保进度和质量”,这要求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从“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
  马忠明委员表示,发展产业是脱贫的重要举措,但当前有些地方存在产业项目选择不够精准、市场化组织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提篮叫卖”的多,龙头企业少,对贫困群众的带动能力不足。接下来,应当立足地方优势规划扶贫产业,用特色产业赢取市场。同时,激发新型经营主体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与贫困群众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稳定脱贫。
  造林1亿亩以上提供更优质生态产品
  解读人张守攻代表(中国林科院院长)
  [报告]今年要完成造林1亿亩以上。这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的进一步细化和安排。
  [解读]“美丽中国需要更多的绿色。”张守攻代表说,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相比,目前生态产品是明显短缺的公共产品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国土绿化快速推进,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按照林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3.04%。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年均1亿亩造林任务。
  当前,全球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减少,我国森林资源持续稳定增长,减缓了全球森林资源的下降速度。张守攻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条件好的土地已经绿化,剩下的多是分布在西部地区、偏远山区等干旱瘠薄的困难立地。
  在国家支持下,经过多年研发,我国科学家已经培育出一大批耐盐碱、抗干旱的优良品种,在困难立地造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张守攻认为,解决造林难的问题,一靠科技支撑,二靠提高投入。
  张守攻建议,下一步,应当继续加大科研力度,做好科技支撑,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根据不同类型项目和实施地区的具体条件,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造林补助金,保证各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落户1300万人让进城农民安身安心
  解读人
  李国祥(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刘丽代表(安徽省合肥市刘丽健康咨询中心技术总监)
  [报告]今年再进城落户1300万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解读]李国祥说,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实现1300万人进城落户,必然会进一步释放住房、教育、医疗等各类消费需求,使之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人。李国祥认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仅仅是居住地点的转变,而是要打破背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截至2017年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8亿多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7亿多人,他们为城市建设作出重要的贡献。对于想要留下的农民,各地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降低进城落户的门槛,让他们“进得来”。农业转移人口面临就业、社保、教育等诸多难题,还得在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上做文章,让进城农民能够真正享受到市民的各项权益,让他们“留得住”,安身也能安心。
  刘丽代表说,得让进城农民融进来、过得好。无论是户籍人口还是常住人口,都有平等发展的机会,都能在城市里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更重要的是,新型城镇化要做到城乡互补,不能损害农民的利益,更不能忽视农村的发展。(本版稿件据《人民日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