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南溪村上演了一次“跨界”尝试。这里栽种的青柠檬搭上“互联网快车”——不打保鲜蜡的青柠檬从树上摘下直接送达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3天10吨青柠檬就销售一空,改变了以往批发再分级零售的模式。观察这次汕头农土特产产品火爆销售行为的背后,显现的正是“跨界思维”。
探索
基地1/5青柠檬卖光
几天前,在澄海区南溪村的青柠檬基地门口,基地经营者赵晓加带着几名员工,把刚刚采摘的青柠檬一筐筐从货车上搬运下来。这跟以往有点不一样。因为过去摘完青柠檬,要等批发商来收购装车运走,而这一次是把青柠檬就地分拣打包。
发起这次澄海青柠檬促销的汕头农土特产馆负责人杜永铢站在青柠檬园里,手机销售管理客户端不断跳出提示信息——来自全国各地的青柠檬订单不停在跳出来。“你瞧,就是这么不可思议,前一分钟这棵青柠檬还挂在树上,下一分钟,那边发来订单我们就摘下来装箱发货,两天左右的时间客户就可以尝到美味了。”杜永铢说,要是以往这个时间,青柠檬可能还没有运到批发市场。
这次电商直接与青柠檬基地合作促销的活动究竟多火爆?在京东汕头农土特产馆的后台管理系统,记者看到,在促销开始的第二天,青柠檬成交量超过了6000单,销售量接近8000箱,总重量接近8吨。而到了第三天,销量突破了10吨。青柠檬基地负责人赵晓加对这次活动赞不绝口。赵晓加告诉记者,杜永铢的团队3天就为他销售了全部基地青柠檬产量的1/5。这种主动出击,在杜永铢看来,就是“跨界”。以往的电商销售形式,也大多是等生意上门再触网。
展望
打造惠农的农产品电商生态链
“我们挑选这个基地的青柠檬,是因为产品质量确实过硬。订单最远发到了内蒙古和新疆,全部都是按照9.9元的价格包邮寄到家里。”杜永铢说。
9.9元的价格,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因为一箱青柠檬有6个,总重超过1斤,在田间收购价格就差不多近6元钱。即便不计算人工费用和税务成本,每一箱柠檬销售出去,杜永铢差不多要亏3元。这一次促销,他卖出去了差不多10000箱青柠檬。
杜永铢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希望打造一个农产品电商生态链。用这个生态链来惠农,帮助果农扩产增收,提高销量。”杜永铢说,这条生态链表现为“互联网+公司+基地+果农”,互联网是电商平台,公司就是他的电商运营公司,基地则是当地的青柠檬基地,果农就是这些种植者。生态链将传统的生产收购与网络销售结合起来,比较适合农产品增收扩产以及远程销售,是一个在新时期建设现代农业时可以尝试并推广的“农产品电商”模式。
对话
“互联网+”不是“+互联网”
对于农产品电商,杜永铢觉得,必须使用“互联网+”模式,而不能用“+互联网”模式。他认为,这两种模式的区别在于,“互联网+”是专业的电商平台来帮助果农进行促销,果农还是专业负责水果生产,按照环保绿色的理念,提高并保证产品质量,而销售就由电商平台运用掌握的网络资源进行统筹。“+互联网”则是果农既生产水果,又自己开拓电商平台,这种方式的局限性在于果农对互联网和电商不了解,操作起来没有门路,很容易出现投资亏损的情况。
“现在互联网、电商的概念很热,很多人跃跃欲试,但由于操作不专业,结果搞得一塌糊涂,于是就抱怨说电商渠道不行,还是传统的销售渠道靠谱。这其实就是一个错误的经营思路导致的思想误区。我们要发展农产品电商,就必须破除这种误区。”杜永铢说。(据《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