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粮食供给如何破解结构性矛盾
——应适应粮食流通、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形势,提高安全优质粮食产品的供给
文章字数:1963
  国家粮食局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13个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78%,粮食跨省流通量3400亿斤,预计2020年将达到3600亿斤,在全国范围实现粮食顺畅流通、高效配置,面临新的压力。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粮食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粮食流通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粮食流通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如何适应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如何提高安全优质粮食产品的供给,,成为粮食产业发展中要破解的几大重点问题成为粮食产业发展中要破解的几大重点问题。
  要从战略上看得深一点、远一点
  “今年引龙河农场又是一个丰收年,种植玉米7.5万亩,亩产突破1800斤,每垧纯效益达到6400元左右。仅这一项,就为农场约4100名职工增收3000万元左右。”捧着即将销售的玉米,黑龙江农垦引龙河农场副场长杨宏峰十分欣喜。
  从全国来看,丰收的希望正在更广的田野播撒。近年来,全球粮食供求宽松,我国粮食生产连获丰收,安全形势持续向好。201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1791万吨,比上年增加166万吨,成为中国农业生产历史上第二高产年。
  “这决不意味着可以轻言粮食问题过关了。要看到,种植结构的调整,休耕轮作的实施,库存消化的加快,价格形成机制的完善,都将给粮食供需和市场形势带来新变化,对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粮食供需动态平衡提出了新要求。”国家粮食局局长张务锋指出,我国粮食供求中长期还将是紧平衡态势,目前出现的主要是品种结构性矛盾。
  专家指出,当前,我国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玉米、稻谷等品种阶段性过剩,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与此同时,粮食生产方式转变和消费需求升级逐步加快,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转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居民膳食结构由数量温饱型向质量营养型转变,对粮食产品多样化、优质化要求越来越高。
  “粮食安天下安,粮价稳百价稳。”张务锋说,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技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要从战略上看得深一点、远一点,始终绷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引导种粮农民盯着市场走
  正午时分,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小汉镇瓦窑村8组的川粮便民连锁店内,整齐地堆放着尿素、复合肥、米、面等农用物资和生活用品,来这里购买商品的村民络绎不绝。
  结账时,村民不是给现金,而是直接在一本绿色的“存折”上扣除等价的粮食。
  “伴随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市场化收购比重不断加大,多元主体共同收购的格局正在形成。”广汉市粮食局储运股股长林翔表示,这种“粮食银行”模式创新分离了粮食所有权与经营权,有效激活了整个粮食流通链条,方便了种粮农民和用粮企业。
  “把粮食存入‘粮食银行’不仅解决了仓储问题,还有保值增值功能。”种植户谭信钢向记者算了一笔账,2000公斤稻谷存入时每公斤2.64元,比市场价高0.04元,存定期一年每公斤0.12元利息,一年后能多赚320元。
  像“粮食银行”一样,激活多元收购主体活力的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让价格更好地反映出市场需求,激活了市场发展的活力。
  “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河南等省份用好粮食收购担保基金,着力解决收购资金问题。同时,完善全国粮食统一竞价交易系统,加快推进粮食库存消化。目前,玉米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已经形成,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加工企业全面激活,改革效果比预期得更好。”张务锋说。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共消化政策性粮食库存1690亿斤,是2016年的1.37倍;政策性玉米库存比历史最高点下降28%,2013年及以前年份的玉米已基本销售完毕。
  张务锋表示,未来改革中,要着力抓好市场化收购,健全收购资金保障、运力协调、产销衔接等机制,鼓励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树立优粮优价导向,引导种粮农民盯着市场走、跟着需求走,做到不但产得出、产得优,而且卖得出、卖得好。陕西。
  促进粮食产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
  很长时间以来,宁夏粮食产业存在“两个70%”的难题,即70%的粮食加工企业从事的是米面油等初级产品加工,70%的成品粮油加工企业尚未实现副产物综合利用。
  而这两个“70%”背后的问题,也是我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共性挑战。针对“两个70%”难题,我国大力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步建成现代粮食产业体系。
  初步测算,2017年,全国粮食产业经济产值同比增长10%,实现工业总产值达3万亿元,发展势头良好。
  从现阶段粮食消费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主要体现为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吃得便利”跃升,对粮食供给提出新要求。
  “在粮食产品种类上,要更加注重多样化、个性化;在质量要求上,要更加注重绿色有机、安全营养;在供给服务上,要更加注重便捷化、精细化,要加快优化完善粮食供给体系,尽快实现由总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张务锋说。
  为创新粮食产品和业态,国家粮食局将顺应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强化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三链协同”,促进粮食产品供给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推动我国由粮食生产大国向粮食产业强国迈进。(据《光明日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