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美丽乡村我的家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五泉镇毕公村走笔
文章字数:1167
  本报首席记者 赵允
  开栏语
  春节临近,本报记者再度踏上“新春走基层”的采访征程,进社区、访农家、入企业,察寒问暖、感受民生,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层的生动实践、新农村发展变化、脱贫攻坚、村风村貌等,为您及时报道人民群众在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讲述精彩动人的三农故事。即日起本报将开设“新春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栏目,敬请关注。
  前不久,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西省环境保护厅、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农业厅公布2017年“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名单,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五泉镇毕公村成功入选。能将这一荣誉收归囊中,与毕公村近年来全面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密不可分。
  交通均等化:一元公交连接城乡
  1月23日下午,杨凌示范区五泉镇毕公村68岁的马增翻从杨凌城区乘坐6路公交,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便抵达位于村子三组的终点站。在马增翻的记忆里,这些年毕公村发生的巨变中,公共交通变得更为便捷,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原先从城区到村子得坐县域中巴,票价要三至五块,现在同样的距离一块钱就能坐到家门口,65岁以上的老人用老年证还免票,和城里公交没区别。”这让在城区和儿子一起生活的马增翻,顿感回乡方便许多。
  生活现代化:优质环境媲美城市
  除了交通更为便利外,人居生活环境的不断提升也是毕公村巨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早些年雨天出门两脚泥,晚上出门两眼黑,家家户户柴火乱堆,现在村容村貌大为改善,大伙儿下地脚不沾泥,夜间出行路灯照明,天然气进村入户,老年人还能领养老金,生活舒坦多了。”毕公村村民马增满告诉记者。
  “这几年,我们村变化特别大,不但街道宽了、干净了,而且安装了好看的路灯,晚上一照可亮了,现在我和小朋友玩都有地方了。”见到记者,毕公村现年12岁的马飞高兴地说。
  记者了解到,在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近年来,毕公村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其间,围绕马援祠及周边打造“伏波古庄”汉文化旅游仿古商业街区,依托世界马氏宗亲会平台,结合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打造以汉文化为重点的文化旅游产业。目前,该村城墙遗址整治及提升、商业街改造、门前统建、文化墙粉刷、排污渠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收益保障化:产业助推家庭发展
  “我们村前些年核桃育苗产业兴旺,这几年市场不景气,一些村民改为发展猕猴桃园,效益不错。”马增满告诉记者。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依托土地获取收益外,一些该村的失地村民还通过外出嫁接获取收益。
  凭借自身的果树嫁接技术,近年来,毕公村妇女昝扣绒远赴新疆、安徽、甘肃等地嫁接,家庭经济收益实现攀升。“我嫁接挣的钱够维持家里日常开销,孩子他爸挣的钱能攒下来。”昝扣绒说,“现在的日子搁以前哪敢想,新的一年,希望我们农村越来越好,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采访中,不少村民向记者表达了这份期盼。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十九大乡村振兴春风吹拂之际,这样的期盼不是梦。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