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一位殉职扶贫干部的驻村日记
文章字数:1466
余剑(右)走访贫困户

  余剑是陕西省佛坪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岳坝镇草林村“第一书记”,今年9月3日在扶贫中不幸因车祸遇难。他任“第一书记”的4个多月里,留下了117篇工作日记,真实地记录下了一名机关干部如何成长为被老百姓拥护的扶贫干部的全过程。
  和老百姓一起干活显扶贫真心
  余剑日记:“5月20日,周六,多云。今帮代争阳砌坎子修路、架电。截至下午3时,电通。修路,预计需要2~3天完工。”
  在日记中,给贫困户修路盖房、帮助五保户就医买药、和群众一起下田干活的记录非常多。记者在采访村民时,听到评价余剑最多的一句话是:他是一个常和我们一起干活的干部。
  和余剑一起搭档的扶贫干部纪永财对记者说,村里的老百姓看一个干部是不是真扶贫,就一条,能不能和老百姓一起干活。余剑刚来扶贫时,老百姓冷眼旁观;两周后看到他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才觉得这是一位真贫扶的干部。
  烈日下,余剑挽着袖子、扛着电线杆的模样长久地印在了贫困户代争阳一家人的心中。代争阳对记者说:“他是来实打实帮助我们的。”
  记者观察:和老百姓说一万句好话,不如和老百姓干一天累活。当“第一书记”的4个多月里,余剑只回了3次家,除了偶尔回县城开会,其余的时间都在村里。当他的生活和老百姓融在一起后,才真正被老百姓看成了一名真扶贫干部。
  “闯三关”变成“实用型”扶贫干部
  余剑日记:“总体上感到,农村工作和机关工作大不一样,非常锻炼人,要学的很多。”
  草林村党支部书记乔显奎告诉记者,余剑给他最深的印象就是不怕苦、爱问、爱学。
  今年5月9日,余剑驻村的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贫困户。随后,“走访”一词高频率地出现在日记中。然而,从山脚下的住处,到山梁上的贫困户家,需要猫腰穿过山林,走村民踩出来的羊肠小道翻山。为了不耽误工作,余剑往往清晨6点多出发,快9点才能到达。
  有着5年包扶经验的纪永财说:“山里人不爱听大道理,干农村工作必须得学会他们的说话方式。”余剑积极学习农家语言,最后已能轻轻松松在农民家门口开“院场会”。
  到农村扶贫,还得会干农活、懂技术、知政策。余剑拜老农为师,他弯腰插秧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水稻田中,一身泥水脸上却挂着笑容。村里发展养蜂产业,余剑便跟养蜂大户学会了计算蜂蜜的产业投入,还到商品交易会上推销蜂蜜。
  记者观察:不少机关干部开始接手农村扶贫工作时,常面临“有热情、没办法”的困境。余剑闯过“走路关”“说话关”“农业知识关”三道难关,贫困户才愿随他一起奋斗脱贫。
  会创新才能成为贫困户的“主心骨”
  余剑日记:“8月25日,周五,阴转雨。对种植高山冷水稻的经验进行总结,对群众利用土地入股的新鲜经验整理提炼。”
  在余剑生前最后几天的日记里,记得最多的是探索脱贫新办法。有20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的佛坪县总工会主席蒲树新对记者说,真正贫困的家庭往往既缺劳动力又没赚钱的门路,要领着这些人脱贫,需要扶贫干部大胆创新。
  有什么好办法呢?余剑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据和他同居一屋的干部介绍,那段时间余剑每晚看书、上网查资料到凌晨2点多,白天又找村民合计,最后决定引进新品种,发展高山冷水稻产业。
  没有年轻能人当家,余剑就让村里一位快60岁的种植大户朱显美牵头,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由合作社免费提供种子和肥料,再以2元钱一斤的保护价格收购,为贫困户开辟了一条持续增收的新途径。
  记者观察:如果缺少扶贫的新点子,扶贫干部就会变味成给贫困户“搭把手”“帮帮忙”的次要角色。余剑因地制宜走出一条脱贫新路径,调动好各方资源提供保障,使贫困户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终被老百姓视为“主心骨”。(半月谈记者 蔡馨逸 毛海峰)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