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教授不得了,个个授课把心交。白河学员都听好,政策宣传要地道。精准扶贫需务实,乡村旅游快打造。”这是陕西省白河县宋家镇磨坪村党支部副书记柴正伟,在参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村干部培训班后所写的感受……
打通产学研用“最后一公里”
科教资源优势正日益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新活力
曹谢虎是陕西省白水县的一名果农,他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驻站专家的长期培训和指导下,科技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迅速提升,成为远近闻名的苹果状元。由他创立的苹果品牌,年收入超过百万元。
在白水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施“苹果产业科技示范与科技入户工程”,针对生产实际问题,以示范园建设为突破口,重点示范推广间伐、改形、病虫防治、肥水调控等8项关键技术,其中果树、植保、土肥等学科的20多位专家团队,随叫随到入户服务,带动了白水县优质苹果产业的发展。
在另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千阳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专家李丙智教授带领专家组常驻该县,年均驻点时间超过280天,为宝鸡市和千阳县苹果产业转型升级,为引进和指导陕西海升果业、陕西华圣果业等公司在千阳县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引进推广的自根砧苹果面积及育苗面积,占到全国的60%以上,成为现代果业发展的样板。
像李丙智教授这样的驻县专家,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还有300多名,他们长期活跃在田间地头,人均驻点工作时间120天以上,最多的达到320天。他们带课题、项目驻点工作,开展科学研究、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现场解决农户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双扶”激发内生动力
把重点放在扶智、扶志上,注重教育扶贫、文化扶贫、思想扶贫、情感扶贫相结合,培育内生动力,树立脱贫志向,增强脱贫能力
2016年9月,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开办了农民学历教育班,两年来,已招收48名富平县职业农民、68名村干部进入专科阶段学习。该校还先后在关中的杨陵区、富平县、彬县、周至县、眉县、麟游县、旬邑县,陕南的镇坪县、太白县,陕北的洛川县,建立了10个县(区)职业农民培育学院,累计培训职业农民1.9万人次,三大区域的农民都能在家门口轻松学到并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
“这些措施的施行,真正使职业农民培育方式由‘培训’转变为‘培养’,使职业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由单一实用技术学习,转变为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系统学习,职业农民的自身定位由农业现代化的参与者,转变为主导者。”陕西省委高教工委书记董小龙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2015年开始,面向秦巴山片区76个贫困县的科技创业骨干人员,开办“秦巴山片区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骨干培训班”。经过5个月的培训,杜营辉、王伟宾等多名首批学员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而今已在各自的区域内发挥着辐射带动作用。(据《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