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农药“零增长”行动启动以来,农药减量成效显著,农业生产离不开农药,既要稳生产,又要保生态,一个办法是抓绿色防控促减量,这几年的实践表明,通过开展以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控为主的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可以显著降低化学农药使用。
怎么统——
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科学施药覆盖面
以稻曲病为例,它一旦发生再打药进行防治几乎没有任何效果。很多农户看到没效果就加大防治频次,不仅无法有效防控病害,反而造成农药过量使用,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未发病时防治,一般在破口前5~7天打第1次药,破口或齐穗期打第2次药。
近年来农药“零增长”成效突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依托专业化组织,统防统治开展得好。但同时,一般农户防治作业凭经验,用药过量、时机不恰当最为突出。要想挨家挨户普及科学用药不现实。让专业服务社搞统防统治,各级植保部门就能“抓住一个点,拎起一大片”,迅速把一个地方的农药使用效率提高,实现减量。
农作物病虫用药次数亩均减少1~2次,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使用覆盖率达到100%,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亩防治成本平均降低10%以上。实践说明,专业化统防统治是当前提高病虫应急防控能力,减少农药用量的可靠手段。
怎么替——
推广大中型高效药械,提高农药使用率
当前农民打药“使用一种机型,采用同样雾滴,打遍百药,防治各种作物病虫草害”的情况比较普遍,适应于不同作物病虫草害及不同作物品种、生长期、栽培模式、种植规模的高效植保机械保有量严重不足。
“农药减量,必须优化提升现有植保机械,研发推广新型施药装备。”行业人士指出,要因地制宜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高效常温弥雾机、植保无人机等现代植保机械,采用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等先进施药技术,提高效率相应就减少了农药用量。
随着我国对环境、生态、农产品质量安全、国民健康的日益重视,必然要求施药装备更精准、更高效。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逐步转型,为满足农作物病虫草害规模化防治的需要,施药装备也将越来越向大型化发展。(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