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永斌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对于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稳定土地承包政策、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等三农问题进行了重大部署,这对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在推进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征兵。
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与十年前我国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哪些区别?
王征兵:改革开放后,由于城市的飞速发展,很多人觉得在城里打工或者做生意,要比留在农村搞农业挣的钱多,所以我们发现农村的许多青年人尤其是非常优秀的农民都到城里打工或做生意去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果说没有人搞农业或者没有优秀的人搞农业,第一,农业就会缺乏竞争力。第二,我们是一个十三亿人的大国,如果不去生产农产品而要靠别的国家,那么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为十三亿人的大国提供农产品。所以习总书记说,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那么就要振兴乡村,要有人愿意搞农业,要有优秀的人搞农业。乡村振兴,我认为人不一定很多,关键是这部分人要很优秀,要能激发他们的生产活力。怎样激发他们的生产活力呢?首先是要让这部分人挣的钱和他们在打工时挣的钱差不多,甚至要和城里人差不多。怎么能做到呢?关键是要有一定的规模,规模化农业才能给农村发展带来希望,才能激发农村发展的活力。
这次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前几年实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有区别的。过去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主要注重的是村容村貌的建设,虽然说农村建得越来越漂亮,但好像依然留不住年轻人,尤其留不住那些有能力的人。而这次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把农村建设得漂亮,关键是要激发农村的生机与活力。根据农业发展的规模,要让一部分优秀的人、年轻人留在农村,所以这次提出的乡村振兴更注重的是农村经济的振兴。
记者:这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继续延长30年,这对于广大农民朋友来说意味着什么?
王征兵:这个问题也是许多农民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国第二轮土地承包也快要到期了,十九大报告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条政策对于长期专注于从事农业经营生产的群体来说是一个大好的消息,对于稳定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稳定农业企业家致力于农业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记者: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要实现脱贫,贫困县要全部脱贫摘帽,要实现这样艰巨的任务和目标,作为政府部门还应该做出哪些努力呢?
王征兵: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是不是文明、是不是发达,不是看富人过得怎么样,而是要看穷人过得是不是有保障和有尊严。毫无疑问,精准扶贫工程是我们国家迈向富裕、迈向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这项工程非常浩大,作为政府部门,首先要重视贫困人口脱贫问题,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尤其是一把手要重视这项工作。第二,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比如,可以动员一部分企业、事业和科研等单位都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来,共同贡献力量,助力脱贫攻坚。
记者:近两年来,贵州省实践探索的“三变改革”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请您谈一下“三变改革”在我国贫困地区践行的意义,应该从那几个方面重点把握呢?
王征兵:这个“三变改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探索,所谓“三变”,就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通过“三变改革”可以把农民的资产、资金和人力都盘活起来,这对于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要做好这件事,我认为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就是要选好致富带头人,看他有没有经营能力,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也可以从社会上聘请那些有经营能力的职业经理人,带领大家致富。第二,就是要选好项目,如果不能准确地把握哪些项目是否可以赚钱,也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反复讨论哪些项目可以赚钱,要真正帮农民选一些能真正致富的好项目。第三,管理一定要民主,不能独断专行。第四,刚开始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那些风险较小的项目,不要让农民刚加入还没赚钱就赔了钱,这一点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