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甘肃镇原
中药材产业成农民脱贫“良方”
文章字数:691
  “我们这山大沟深,发展中药材再适合不过了,我家能够顺利脱贫也多亏了种植中药材,去年仅银柴胡就卖了4万多元,一下子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甘肃镇原县马渠乡三合村村民王文自豪地说。
  深秋时节,雨过天晴的午后,记者来到王文家中,大门口停放着拖拉机、三轮车、旋耕机等农机具,院内新建的平顶房,洁白的瓷砖,整洁的院落让人眼前一亮。走进王文家的旧窑洞内,里面堆满了一把把捆绑整齐的银柴胡、生地等中药材。王文一边带记者参观,一边算着自己的收入账,他家共有7口人,18亩耕地,种植了12亩玉米,还承包了50亩地,种植银柴胡40亩,生地10亩,现有银柴胡1万多斤,生地6000多斤。按银柴胡本地收购价格6元/斤、生地4.5元/斤计算,这一窑洞药材价值10多万元。
  王文眉宇间露着笑容和自信说:“下一步我准备直接把药材发到安徽亳州制药厂,银柴胡每斤达15元,可多收入7到8万元。去年我种了10亩党参、20亩黄芪,再种了几亩甘草,党参苗都育好了。现在村路修通了,电接通了,再也不愁药材发不出去了。”
  近年来,镇原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先锋,产品为核心,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县域地道中药材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扶持中药材种植大户、合作社、加工企业发展壮大,提高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水平。目前该县已建成平泉麻王、上肖北庄、武沟椿岔等千亩示范基地3处。种植品种达30多种,主要以黄芪、防风、党参、柴胡、板蓝根、生地、葛根等为主,种植面积达3.5万亩,产量约6000多吨。该县从事中药材种植的合作社有109个,饮片加工企业1个,初步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产生了较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推进了全县中药材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报记者 李晓光)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