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56个国定贫困县,示范推广基地全覆盖。秦巴山区75个贫困县,示范推广基地全覆盖……翻开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推广基地分布图,饱含着现代农业科技元素的示范推广基地,犹如一枚枚“螺丝钉”牢牢地扎在脱贫攻坚一线。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向全党全国全社会发出的总动员。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示范区主动领受脱贫攻坚任务,以现代农业科技为纽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源源不断地注入“杨凌力量”。
因地建设农业园区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
在位于杨凌示范区杨陵区五泉镇毕公村的杨凌现代农业精准扶贫示范园里,一座座新建成的双拱双膜温室大棚鳞次栉比。推开铝合金门,大棚里温暖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立刻驱散了深秋的寒意。在这里,贫困户张晓丽正在技术员李亚方的指导下学习黄瓜吊蔓技术。
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张晓丽不但掌握了一些大棚种植技术,每天还能领到80多元钱的工资。因为园区离家近,工作之余她还能回家照顾卧病在床的丈夫和幼子。在园区务工、学技术,让原本前途迷茫的张晓丽觉得生活又有了新希望,日子又有了新奔头。
今年7月,占地面积435亩的杨凌现代农业精准扶贫示范园开工建设。建设过程中,精准扶贫示范园通过开设扶贫就业岗位、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农民技术员“一对一”辅导等方式,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劳动改变生活面貌,通过学习现代农业科技变“被动输血”为“自我造血”。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全部建成后,将让周边300余户贫困家庭实现就地就业。
围绕特色现代农业,就地建设农业园区,再通过园区集聚产业有效承载精准脱贫,正是杨凌当前探索的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新模式。贫困户家庭成员在园区务工,以土地入股分红。同时,由政府提供担保,为贫困户获取小额贷款,委托农业开发公司统一运作管理,由公司负责还本付息,每年给贫困户分红。杨凌示范区通过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带动低收入家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靠前开展农科培训帮助群众致富奔小康
今年46岁的王军成,是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阎堡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因为罹患小儿麻痹症,王军成行走不便,曾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
2013年,在杨凌示范区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工作的养蜂专家黎九洲来到固原,无偿传授现代养蜂技术。在黎九洲的指导和鼓励下,王军成家的养蜂规模由开始的80多箱发展到现在的167箱,年产蜂蜜600公斤,年收入达10万多元,成功摘掉了“穷帽子”。2016年5月,王军成创办了宁夏通蜂残疾人创业孵化扶贫基地,带动周边140多户村民加入养蜂致富奔小康的行列。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杨凌农科专家肩负着国家使命,背起行囊奔赴贫困一线地区,靠前开展农科培训。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资源优势,近500名专家教授长期扎根基层,推广现代农业科技。与此同时,杨凌示范区还充分发挥“杨凌农科”培训的品牌优势,让1.2万余名怀揣杨凌示范区农民技术职称证书的“土专家”成为传播先进农业适用技术的生力军。
在杨凌示范区,从大学校园到田间地头,现代农业科技培训如同流淌不息的科技“甘泉”,正在滋润着祖国广袤的旱区。“十三五”期间,杨凌示范区每年向扶贫任务的省份派遣不少于1万人,靠前开展农业培训,让“杨凌科技”惠及更多贫困地区,惠及更多贫困群众。
瞄准焦点主动服务深度融入扶贫大格局
最近这段时间,杨凌示范区科技局正忙着协调在四川凉山和云南怒江建设示范推广基地的事情。继西藏、新疆之后,杨凌示范区示范推广基地的布局建设又瞄准了乌蒙山区和滇西边境山区。
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向深度贫困地区辐射杨凌的现代农业科技,是杨凌示范区聚焦的重点工作。该示范区通过选派专家长期驻守、跟踪开展技术服务、带动区域农业提升,深度融入大扶贫格局。
目前,杨凌示范区已经出台了现代农业示范推广的行动计划。2018年,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将实现六盘山区和吕梁山区地市级全覆盖;2020年,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将实现省级全覆盖。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涉农产业发展需求,杨凌示范区将通过建立试验示范站、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等多种举措,帮助贫困地区增强自我“造血”能力。杨凌示范区将以现代农业科技输出为主要手段,提高当地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发展水平,主动为全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当好“排头兵”,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杨凌方案”。
(原载于2017年11月5日《陕西日报》一版记者郑栋韩富斌通讯员尚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