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点精准扶贫”的基础上,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不失时机地把一个个“点”拉成完整的产业链线,实现产业链的精准扶贫“造血”功能,着力让一个个精准扶贫点,形成一个个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产业示范点。
基地建设方兴未艾效益初显成“新宠”
在几年前,陕西安康市关庙镇红专村枇杷种植户陈意金年收入不过2000元,而这几年,他通过跟杨凌专家学到了技术,大大提高了收入。陈意金说:“枇杷是村里的大产业,去年我们家枇杷收入就达2万多元!”
而这些技术都来自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北亚热带经济林果树试验示范站长期提供技术支撑。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鲁周民说,试验示范站主要针对当地果农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田间地头开展指导,实实在在将最好的技术和品种从生产大户向普通果农推广。
如今,在试验示范站的引导下通过嫁接技术改良、苗木快繁试验及果树标准化管理技术的推广,目前,安康市15个乡镇,40多个村,约5万余亩地的大枇杷果园,年均产果约3千万公斤,年产值高达1.3亿元。
全产业链布局促农村变身“希望的田野”
“原来的科研项目,解决的只是产业链上某个环节的问题,而推广基地就好比是‘铺桥面’,将分散的桥墩联结起来,形成一条可以让产业发展起来、将科研成果集成起来的大路。”陕西榆林市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副所长方玉川说。
以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榆林马铃薯综合试验站为例,该站根据不同企业对不同品种的需要,量体裁衣,为企业进行新品种筛选。“基地运行以来,先后示范推广马铃薯新品种20个,其中9个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铃薯课题组自己选育的新品种或新品系,有4个品种获得国家品种权保护等。”试验站负责人张小燕说,如今,试验站共示范推广马铃薯高效生产技术8项,已经成熟使用的技术有5项:全程机械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抗旱节水技术、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脱毒种薯繁殖与生产,新品种新技术3年累计推广50多万亩,有效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另外,该基地还重点围绕陕西马铃薯产业发展需求,在马铃薯良种选育试验示范、马铃薯脱毒种薯工厂化快繁技术研究与示范等方面大力开展工作,取得了多项突破。(本报记者耿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