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耿苏强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畜牧业作为农业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的也要落实推进供给侧改革。近日,在陕西杨凌举行的2017中国西部畜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来自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畜牧兽医局等专家学者为此展开了专题研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霍学喜表示,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走集约化、绿色化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方向,提升畜牧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科学化水平,促进畜牧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畜牧业发展存在短板
霍学喜认为,为主动适应当前畜牧业发展形势,转型升级任务迫在眉睫,亟需下大力气破解以下四个方面问题。一是畜牧业生产结构不适应消费需求变化;二是畜产品内外价差逐步拉大;三是产业链不完整、结合不紧密;四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部分畜产品出现结构性相对过剩,一般性同质化产品量大价低,高品质产品供给却无法满足消费需求。”中国农业大学动科学院教授孙东晓认为,畜牧业生产同样存在产能结构性失衡问题,如奶牛高品质冻精不足而低质低价冻精积压,蛋鸡和白羽肉鸡祖代种鸡存栏严重过剩等。另外,随着国内外市场融合度进一步提高,低价进口产品对国内畜牧业的冲击日渐加剧,国内畜牧业迫切需要提升竞争力,激活这个行业的一池春水。
同时专家表示,很多地区仍然存在“重生产、轻环保”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已经不适应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和绿色发展的理念。可以说,资源环境约束已成为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另一短板。因此,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推出更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迫切的要求。
调结构、降成本、补短板,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新形势下,我国畜牧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过去的总量不足转变为现在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一些农产品的供需不平衡”。霍学喜表示,畜牧业发展重点要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着力点和突破口,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发展生产,立足“调结构、降成本、补短板”,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效率,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转化率和畜禽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