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荣成市是著名的苹果种植之乡,随着区域品牌建设,苹果种植成为了果农增收的重要保证。但是近几年来,苹果的生产与管理方式粗放落后,制约了产业发展。荣成市通过多年的试验,成功探索出一套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解决了苹果栽培与管理的瓶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荣成市农业局局长王晓辉介绍:“十几年来,为了探索苹果产业发展新动能,推进苹果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转型发展,实现产量提高、质量升级、节本增效和农民增收,荣成成功探索了集合多项现代栽培技术的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模式’。因为一行行苹果树,直挺挺的,形状颇象一面面墙,被果农通俗的称为‘篱笆墙栽培模式’”。
近几年,荣成将苹果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实施了苹果提质扩量增效工程,重点示范推广“篱笆墙栽培模式”。2016年荣成苹果“篱笆墙模式”栽培达16.8万亩,约占苹果总面积的60%;总产达50万吨,出口约400万美元;现已发展成为全国50个苹果基地县之一,获得了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十多年探索形成“篱笆墙栽培模式”
华峰公司董事长岳建东说,2000年前后他曾多次到国内外考察学习先进的苹果栽培技术。并且,在果树专家指导下,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采用超大行距、超小株矩、超大密植、矮砧短枝、水肥一体等栽培技术,在2000多亩流转土地上,试验建设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果园。今年,进入盛果期的果园,亩均商品果产量可达6000多斤,比传统果园早2~3年;节省化肥达80%,减少施用农药达70%;苹果质量有了质的提升,果大、皮薄,口感好、糖度高,深受市场欢迎。
2011年,荣成市新模式果园开始挂果,从产量到质量,从果型到着色,都得到了果农、专家,特别是高端消费者的认可,这增强了荣成农业部门探索新模式的信心。如今,经过十多年研究、试验、示范和推广,荣成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篱笆墙栽培模式”。
栽培新模式让苹果“自由呼吸”
在荣成市农苑苹果合作社,理事长王钧波说,2009年开始栽植苹果,引进了矮砧三优红富士品种,采用了矮化、宽行、密植、篱架等新技术,也就是“篱笆墙栽培模式”,现规模己达200多亩;2009年联合30多户果农,成立了农袁苹果合作社,面积达700多亩。“这一技术模式,克服了过去乔化栽培的许多弊端,树与树之间有了空档,改善了采光和通风环境,为苹果增产提质创造了条件。这样的果园,果树和果实都能‘自由呼吸’了,苹果也能实现自然红。”王钧波这样说道。
荣成市果树站站长王士海说:“‘篱笆墙栽培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苹果种植模式,用学术概念进行概括,就是以梯田改坡、深耕改土、矮砧短枝、宽行密植、立架栽培为核心,集合应用机械化作业、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的栽培模式。”
在荣成,“篱笆墙栽培模式”主要涵盖了六类措施:一是果园面积规模化。山地改为坡地,小块整成大块,目前己建成200亩以上果园120多处、1000亩以上果园15处,这是实行机械化作业、集合现代技术、节约生产成本的基础。二是宽行矮砧密植栽培。株距为0.8米至1.5米,行距为3.5米至4米,每亩定植160至220株,这样利于增加果园透气性和光照度,有利于实行机械作业。三是广泛应用机械化管理。果园翻土、施肥、打药、修剪、果实采摘等环节,多采用机械作业。四是综合应用生态措施。推行了深翻土壤、增施有机肥、生草覆盖、果枝还田、酸化改良土壤等生态治理措施,推广了“畜—沼—果”生态循环模式,应用了杀虫灯、粘虫板、性引诱设施等绿色病虫防控技术。五是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六是推广物联网技术。对果园土壤、气候、病虫害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为果园施肥、浇水、病虫防治等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据《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