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甘肃宁县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探索开辟出了农业崭新发展的路子。
农村土地流转:
让农民变股民
“先是把家里的9亩土地入股合作社,每年都能得到分红,然后自己在合作社搞技术管理,一年能有1万多元的收入,这两项加起来,每年收入近3万元。”甘肃宁县良平镇赵家村农民赵治锋告诉记者。
宁县良平镇组织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让农户以土地折合资金的形式入股合作社,实现社员按股分红,同时,农民以租赁方式,可将承包地经营权租给企业经营,企业每年以实物的形式补偿农户,或者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实行联合经营,由公司确定种植项目、提供种子和技术,并按保护价收购产品。截至目前,良平镇流转土地7000余亩,全部在企业参与入股。
秸秆覆盖还田:
既安全又肥田
“秸秆还田后,环境明显得到改善,土地还能保墒,秸秆腐烂分解后还能做肥料。”宁县米桥镇宋家村农民白拴锁说。
今年,宁县为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生产提质增效面临的问题,积极开展秸秆带状覆盖示范工作。目前,米桥镇宋家村20亩的秸秆带状覆盖玉米示范点和中村镇刘家村100亩秸秆带状覆盖马铃薯等示范点,作物长势明显好于传统种植地块,示范效应初现。
麦秸打捆出售:
既增收又环保
“夏收后7亩麦田的麦秸全都卖给了附近养殖场,这样就另外多了份收入。”宁县新庄镇东北门村农民石应锁说。
今年,宁县大力推行小麦抢时抢收、秸秆综合利用、麦茬地深松蓄水保墒耕作新技术等全程机械化“一条龙”作业模式,通过秸秆粉碎还田和秸秆打捆利用方式,提高了秸秆利用率。
据了解,宁县今年共调动秸秆打捆机55台,鼓励并帮助农民将麦秸打捆卖给养殖企业、养殖户。
(本报记者李晓光通讯员尚晓伟曹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