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管理新政将深刻影响行业的走向,这自然也成为今年农药行业最受关注的热点。近日,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农药高层论坛”在江苏南京举办,行业专家就农药管理新政进行权威解读,并就过渡阶段的一些疑问现场答疑解惑。
产品同质化严重“多、小、散、乱”成行业痛点
“创新基础薄弱是当前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党委书记吴国强表示,由于我国农药企业普遍实力较弱,难以支持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的农药自主创新。尽管我国具有知识产权的新农药品种已有40个,创新势头向好,但大多是国外企业过专利保护期的产品。更为重要的是,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研发投入比例占销售收入的不足1%,远低于跨国农药公司的6%~10%。
多、小、散、乱也是我国农药企业的突出问题。2000多家农药生产企业中,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仅39家,制剂企业超5亿元的仅8家,85%以上的企业销售额都在1亿元以下。全国36.6万家农药经营单位,其中90%分布在乡村,超过50%的农药经营人员文化水平低下,不能很好地指导农民科学安全用药,而新的《农药管理条例》正是在此背景下,为解决行业诸多痛点而生。
控、压、限、移、减、管行业准入门槛会越来越高
新的《农药管理条例》明确了各级农业部门的监管职责,鼓励企业创新,加强经营环节技术力量,明确使用者权利和责任。同时,设立经营许可、建立退出机制、淘汰落后的配方和剂型;明确要求建立农药可追溯体系等。
通过兼并、重组、股份改造等方式组建大型农药企业集团,控制农药企业数量,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同时,鼓励支持企业创制新药、优化现有配方和剂型,提高登记门槛,严把准入关,有效压减登记产品数量。对现有的12种高毒农药进行限制和风险评估,有序淘汰现有的高毒农药并加快其替代品的研发。
此外,要大力引导新设立或搬迁的农药原药生产企业移入化工园或工业园区,加快淘汰高污染、高风险的落后产能,提高企业集中度。通过科学用药、精准施药,推进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推广高效施药机械等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惩处“史上最严”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药政管理处副处长孙艳萍介绍说,《农药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对提交虚假农药登记资料的处罚相当严厉。其中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交虚假农药登记资料和试验样品的,将在一年内不受理其申请;已批准登记的,撤销其农药登记证,并在三年内不受理其申请;被吊销农药登记证的,则在五年内不再受理其申请。此外,对提交虚假资料和试验样品的申请人违法信息,将被农业部列入诚信档案并予以公布。一旦有违法信息的申请人被列入诚信档案,或被列入国家其他有关部门规定的严重失信单位名录并限制取得行政许可,将不予批准登记。
农药标签直接关乎农药科学使用,新政对于农药标签的管理也更加严格规范。孙艳萍介绍说,修订后的《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一方面要求显著标注毒性、安全间隔期、施药次数、限制使用等警示内容,提高标签指导作用,更好地服务农药生产实际;另一方面要求标签中不得含有扩大使用范围、夸大产品效果等虚假、误导使用者的内容,如生产、采购销售的农药产品标签不符合规定,将依照《农药管理条例》进行处罚,由发证机关吊销农药生产许可证和相应的农药登记证、农药经营许可证。(王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