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时节是北京平谷大桃丰收的季节。往年这时正是桃农刘连全和老伴忙得直不起腰的时候,但今年,他却揣着手,站在深绿的桃林里,笑眯眯地看一台机器帮自己挑选桃子。
一筐大桃从一端倒入,传送带托着桃子经过一个黑色的暗盒,再出现时,另一端的机器手臂就准备好了,桃子会被机器手按大小、等级推进相应的筐子里。第一筐最大最红,第二筐其次,第三筐明显个头要小得多。
这台“眼尖”的机器,是北京工业大学的4个学生为桃农们开发的“智能分桃机”。这台智能大桃分拣机由推拉装置、电路控制系统和品相识别系统组成,将桃放上传送带,摄像头采集照片,传输到电脑终端识别,通过电磁阀将桃子推入不同框中。分拣机平均每分钟可分拣近30只桃,挑拣效率约为人工的2到3倍,且基本符合人工标准。
“上次我们来采摘桃,得知每个品种的桃子成熟期只有几天,像刘大爷他们,得凌晨2点就起床,摸黑摘桃,趁着天亮再分成一类、二类果,卖给等在桃林边上的收购商。只要过了时候,就卖不上好价钱了。”团队负责人周忠祥告诉笔者,当时他们几个就琢磨着,能不能开发出一种机器,帮桃农们分拣桃子。
桃农们的桃子只分大中小三档,但周忠祥他们决定按照大小、颜色、光泽度等多个标准,为桃子分出更精细的档次。在人工智能技术中,图像识别,尤其是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实现“桃脸识别”。
为此,他们给机器“学习”了6400张大桃的照片,通过电脑提取桃子的特征数据,完善机器的分类逻辑。目前,分拣机正在技术调试阶段,还存在识别精度不够,电信号传导不及时等问题。
“这项技术只是一个引子,帮助农业实现人工智能。”团队成员刘雪峰说,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民,几个学生已将大桃分拣机的所有方案和源代码分享到了网上。“我们希望有更多人去迭代这些代码,不断提升方案品质,也希望有更专业的农机厂家介入,批量生产出效率更高、更好用的蔬果分拣机。”刘雪峰说道。(范思忆 刘轩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