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龙 本报记者 陈小文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陕西省富平县曹村镇大渠村(原土坡村与大渠村合并)的村民,依旧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生活并不富裕。在这里还有这样一个传说:二郎神曾经担着担子路过这里,因感到鞋里有沙土,便脱了鞋抖了抖,抖出的沙土掉落在了这里形成了一个土坡,因此这里便被称之为“土坡村”。
近几年来,富平县曹村镇政府积极引导大渠村村民依靠政策、凭借双手,大力发展柿子和花椒等传统产业,让大渠村贫困户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
滴灌网络流出脱贫致富“希望之源”
“以前这里的人喝的都是窖水,群众靠天吃饭,雨水多了收成就能好一些,雨水少了,日子肯定不好过。我家有3亩地种的花椒树,天不下雨,花椒产量小,品质不好,就卖不下钱,现在政府给村里打了井,还建了水塔,专门供农民浇地,地里不愁浇不上水,花椒也长得好了,也能卖个好价钱。不光是浇地方便,我们现在也吃上了自来水,这是政府给我们实实在在的好处。”大渠村村民张志敬说道。
张志敬属于大渠村贫困户,儿子早年去世,留下了两个孙女,张志敬老两口已经70多岁,既要维持家里的生计又要供孙女上大学,一年家里的开销至少也得两三万元,因此脱贫政策和孙女早日学有所成,成了老两口对生活的希望。针对大渠村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的实际问题,富平县各级政府联系市、县水利部门,先后3次深入大渠村勘探,并通过地震点测试,投资300万元,历时45天,850米的“380”岩溶井贯通出水。投资150万元,实施了300方柱形蓄水池项目,配套铺设2.7万米输水管道和1300亩滴灌网络,配备200千伏变压器,彻底解决大渠村群众的饮水难、灌溉难问题。
脱贫既要面子,又要里子,还得除根子
“我们村从‘面子’、‘里子’、‘根子’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解决‘面子’问题,也就是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美丽乡村和村民的出行问题;紧跟着就是‘里子’问题,也就是产业扶贫贫困户想要脱贫必须得有产业来支撑,去年村里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给村民打了深井,1500亩的花椒树和柿子树全部实行滴灌,仅此一项每年可以增产300多万元;最后就要解决贫困的‘根子’问题,要让贫困户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改变原来的思想观念,‘扶贫先扶智’让他们不要等、不要靠,要凭自己的干劲和双手脱贫致富。”大渠村村主任张根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