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精准号脉,南京农业大学为脱贫产业开“药方”
把科技“嫁”到贫困村
文章字数:1128
  走进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办公室,一幅科技扶贫“阵地图”格外打眼:蔬菜、水稻2个金牌学科团队的专家教授,分别和贵州省麻江县的2块特色“阵地”——红蒜、锌硒米接上了头。麻江贫困发生率16.54%,当地百姓一直守着“农”字做文章。但由于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落后,产业发展陷入了困境。南农大安排专家教授,为当地既有产业精准号脉,将学校的拳头产品嫁接到了贫困村。
  红蒜不“红火”,教授开“药方”
  麻江是有名的红蒜之乡,麻江红蒜一直以来都是当地百姓引以为豪的产业招牌。但2008年的一场病害,导致红蒜种植面积从10万亩锐减至不足3000亩,蒜头产量低、品质差,收的还不如播的多,“招牌”变成了麻江的“心病”。
  2016年,南农大设施蔬菜专家吴震教授为当地找出了“病根”——蒜农们分散种植,大、中、小蒜种混种,一季成熟后,个头大、品相好的大蒜被卖出,留下了品相不好的蒜做种,导致红蒜个头越来越小、品相越种越差,病虫害越来越多。“先分级播种,同时给蒜种提纯复壮、脱毒,搞一块示范基地,让农户们对比后看得见成效。”吴震给麻江红蒜开出治病“药方”。
  5月初正值蒜苗抽薹,贤昌镇盐山村红蒜提纯复壮与良种繁育试验示范基地里,农业局蔬菜站站长周世洋带着农户们在忙活,“同样忙活一年,蒜的长势与去年比大不一样!”虽然还未分瓣儿,但现代种植技术孕育的红蒜,让农户们看到了好苗头。在蒜田里,吴震拔出了几颗蒜和蒜农们比划了起来:“这是蒜薹上长出来的株蒜,不带病毒,通过它来繁殖,可以脱毒和提纯复壮。”
  麻江县农业局局长罗亨雄介绍,2016年12月,农业局组织了3位蔬菜站的技术骨干到吴教授的实验室学习红蒜组培技术,如今麻江红蒜组培实验室和冷库也正在整修建设,技术成熟后,县农业局负责统一繁种、统一供种。
  富锌硒大米,要“富”就得富农户
  “你们的抛秧是天女散花式还是投掷式?”这是李刚华教授与陈永莲第一次见面时的对话。农业局农技推广站站长陈永莲当时一下子被问蒙了。一直按照传统经验抛秧的她,从没注意过这其中的门道。
  陈永莲脚下的这块田地处锌硒矿带。2016年7月,麻江县副县长甘泽波一行数十人来到南京农业大学寻觅良方,学校新农办为他找来水稻团队的“丰产教授”李刚华。团队在2011年凭借“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拿到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个月不到,李刚华将学校自主培育的8个水稻品种拿到麻江,供农户品尝,并指导农民小范围试种。2017年春节前,他又从江苏、广东以及贵州本地引入了20多个品种在锌硒矿带选地试种。如今1000余亩的水稻试验田绿油油一片,李刚华判断了试验品种的长势,手把手地给陈永莲现场做起了栽培示范。
  “富锌硒大米对于我们的科研人员也是一个‘富矿’。”李刚华说,哪些品种、什么样的配套技术适合麻江,不同品种对矿物质吸收的差异,将为科研提供一手资料。
  (据《人民日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