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河北正定县平安村——
乡亲定规矩 管好红白事
文章字数:1263
  每瓶喜酒30块钱以内;每盒烟10块钱以内;不请吹鼓手……几年前,河北省正定县北早现乡平安村,诞生了一套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如今,这套规定管住了铺张浪费的红白事。
  都想改,但没人愿意开头
  曾经,平安村一场白事的“标配”是这样的:大摆三四十桌酒席,一摆就是7天;每位亲戚身披1丈白布,加起来白布上百米;即便已经火化,也要买一个棺材,将骨灰盒放进棺材中……“一场丧事至少花1万块钱,多的要花3万块钱。”平安村党支部书记康书敏说。
  “村民也想改,尤其是看到中央都倡导节俭后,村民对薄葬的呼声更高了。”北早现乡乡长孙文龙说,“可问题是,没人愿意开个头,怕落个不孝的名声。”
  转机出现在2015年3月10日。开这个头的人叫王川川,她是嫁到平安村的媳妇。丈夫早逝,她常年独自照顾儿子和身患癌症的婆婆。“婆婆离不开人,我没法出去打工,前年3月10日,婆婆去世了,我还欠着1万块钱的债,实在没有钱办丧事。”回忆起之前的生活,王川川忍不住掩面抽泣。
  当时,村委会组织村民给王川川捐了钱,用来料理她婆婆的丧事。这场丧事也就成了村里的第一场薄葬。没了百米长布,取而代之的是几件简单的孝衣;放鞭炮改成了放哀乐;不再大摆宴席,只是简简单单的一盆大锅菜、几碗面条。
  “现在村民都是按这个标准办丧事了。原来上万块钱的花销,现在降到了大概3000块钱。”康书敏说。
  红白事,都要理事会同意
  王川川婆婆的丧事,让村干部们看到了改变陋习的机会,于是,村里一个闲置已久的机构——红白理事会重新启动了起来。“我们将办这次丧事过程中的一些做法,用规章制度的形式定了下来。”康书敏说。
  在平安村村委的院子里,有一间红白理事会的专门办公室。一进门就能看到右侧墙上贴着的理事会章程,包括“不许讲排场”“不准互相攀比”“不能举债办婚事”等,表述朴素但很有针对性。
  7月25日,平安村村民发现,在村子两条主街的十字路口,贴起了一张告示,上面写着:每瓶喜酒30块钱以内;每盒烟10块钱以内;不请吹鼓手……贴告示的人是王朋银,他是平安村红白理事会的会长。
  王朋银说,村里操办红白事,都要经过理事会同意,“理事会的人都在村里比较有威望,村民一般都会听我们劝的。”
  除了有理事会的监督,很多村民自己也想通了。赵思思是去年嫁到平安村的,当谈到婚礼从简时,她说:“省下的钱可以用在有用的地方。”赵思思是河北赵县人,今年“五一”哥哥结婚的时候,家里人特意从赵县来平安村“取经”,按照这里的标准给哥哥办了婚礼。
  经济发展,改变村民观念
  平安村周边是大大小小的家具厂,全村1600多人,有400多人在家具厂打工。村里很多习俗的改变就与村民打工有关。
  “现在村里的婚礼跟城里一样,亲戚朋友也只是中午来吃个饭,因为大家都要上班,耽误一天,就少赚200块钱。”康书敏说。
  不少村民还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工。村里将几百亩土地流转出去,企业在这里建起了采摘园,村民除了拿到每亩1200元的土地租金外,还可以在采摘园里干活。
  土地出租也让村集体每年有了100多万元的收入。拆除违建,修整路面,种植草坪,迁移坟地,建起野槐林休闲旅游区……经济状况的改善推动村里的习俗和村貌更加焕然一新。
  (据《人民日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