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康军 通讯员 唐江 李宝成
如何让贫困户找到发展致富的路子?正是眼下困扰基层干部的问题。陕西省南郑县圣水镇在实践中摸索出农业经济组织带动、能人示范等措施,让当地贫困人口发展有胆子、挣钱有路子、口袋有票子。
农业经济组织携手贫困户实现共赢
前不久,领到当地涉农企业汉中荣富公司补助的200元肥料钱后,圣水镇山羊村二组贫困户李兰英,马上去集镇购买了肥料,准备下午立即给两亩红薯地进行浇灌和施肥。
60多岁的李兰英家中5口人,以务农为主。“以前种啥啥不值钱,生活没了底气。”李兰英告诉记者,4月初,当地镇干部领着汉中荣富公司跟她签了2亩红薯收购协议,收购价每斤0.5元。依照约定和面积核实,汉中荣富公司先前给她兑付了140元的种苗钱。如此一来,李兰英种植红薯基本上不花一分钱,到了秋季,按每亩3000斤的常规产量计算,她家单就种红薯就有3000元收入,春季再倒茬为土豆,也还有几千元的收入。如果再扩大面积,李兰英家离脱贫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汉中荣富公司和李兰英签红薯收购协议,仅仅是圣水镇开展农业经济组织携手贫困户共同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圣水镇依托鹏辉、汉东、昌农等农业示范园区,对有意愿的贫困户提供场地、种子、肥料、技术等支持,推动全镇发展苗木花卉近8000亩,成为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开启“能人+贫困户”脱贫致富新模式
看着肥嘟嘟的牛快要出栏,圣水镇山羊村贫困户雷显林心里美滋滋的,计划着等牛出栏有本钱后,增加在农场寄养牛的数量。
论体力,雷显林是把好手,可他就是没有生财的门路,因此一直挣扎在贫困线上。自从在当地村民王廉福创办的“兴然”家庭农场打工后,情况就发生着悄悄变化:他每天可挣到60到100元不等的工资,更重要的是他开始对养牛产生了兴趣。看着老板挣钱,雷显灵心动了,他年初借了3100元买了头牛犊,跟老板商定寄养在该农场,由农场统一饲养、防病,出栏后除去饲养费、劳务工资等花销后,利润实行双方五五分成。
近几年,圣水镇积极发挥能人带动效应,累计投放贫困户扶贫贴息贷款290.7万元,推动能人发展创业,现已发展商贸餐饮服务工商户514家,创建创业就业示范街1条,培育就业创业示范基地8个,其中扶贫就业转移示范基地2个,不断激发贫困户就业创业的内生动力。
搭就业金桥,筑保障根基
圣水镇紧盯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实施就业援助、就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劳务输出等帮扶措施,今年已促进600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户764人,预计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