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恤民 张鹏
陕西洋县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密结合“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增就业、惠民生”的要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取政策扶持、重点培育等有力措施,全面实施“互联网+”战略,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做大做强,电子商务逐步成为当地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健全机制强保障
优势资源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往往成为撬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洋县拥有朱鹮和长青两个国家自然保护区,资源丰富,优势明显。2015年,该县被国家认监委评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成为全国首批9个获此殊荣的县区之一,为“西北有机第一县”,成功创建全国朱鹮生态保护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认证有机产品13大类72个品种。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该县把电子商务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主抓手,2015年,县委、县政府抢抓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县项目机遇,积极部署,紧跟潮流,开展调研,结合县情,加快发展“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率先在陕西省汉中市提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战略。洋县朱鹮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该县电子商务工作步入了轨道。县上成立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县长担任小组组长,在洋县供销社设立办公室,30个部门和18个镇(办)一把手为小组成员,从宣传、广电、教育部门抽调5名骨干从事电子商务工作。并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洋县电子商务扶持奖励暂行办法》,县政府充分发挥政策性资金导向作用,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设立1500万元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为产业壮大提供了组织和资金保障。
去年3月,洋县电子商务协会正式挂牌成立,县上积极采取出政策、构体系、建基地、强示范,搭平台、促应用,抓培训、广宣传等举措,重点抓好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展会”等重点工程。制定了《洋县电子商务协会自律公约》等制度,对电商创业者积极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风险评估、创业培训、创业孵化等“一条龙”服务,实现了电商创业服务全覆盖。建成县级线下体验馆、培训孵化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其中,线下体验馆面积200平方米,培训孵化中心面积200平方米,可容纳学员120人,仓储物流中心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
同时,积极开展与电商相关的各类培训,实施“千名电商人才大培训”计划,建立了培训实训服务体系,开展了电子商务创业培训、专题讲座等多项电商培训主题活动。已培训各类电商从业人员1500余人次,为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夯实了人才基础。近年来,洋县电商产业团队蓬勃发展,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实体店与网店有机结合,使实体经济与互联网产生叠加效应,目前已注册电商企业70家,洋县荣获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顺风借力扬帆行
洋县自然环境良好,区域特色鲜明,产业聚集明显,目前已形成黑米、中药材、土蜂蜜、薯类等支柱产业,丰厚的产业基础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面对电子商务起步晚、经验不足等“短板”,该县在组建自己队伍的同时“招大引强”,积极“撮合”网企和实企“联姻”,顺风借力,扬帆远航。围绕激发企业积极性,大力宣传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金融服务和政策保障。重点培育电子商务示范点,壮大电子商务骨干队伍,开展示范创建支持与指导。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国家、省上出台的各类优惠政策,争取有关方面的资金、政策扶持。
该县先后引进京东、阿里、供销e家、1号店等14家线上平台,与本地农产品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目前全县拥有四大线下运营管理中心,即洋县有机产品交易平台、陕西周大黑电子商务运营管理中心、“淘实惠”洋县运营管理中心、“乐村淘”洋县运营管理中心。这四家运营管理中心分别以综合运营、品牌推广、物流运输、大宗农产品上行为主营特色,120余种农特产品上线畅销市场。这四家运营管理中心促进了区域商贸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而电商名企在经营管理方面的示范作用,也促进了本地电商创业团队的发展。而电商名企与创业团队优势互补,县域电商发展风生水起,引领县域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有机产品、“周大黑”系列品牌产品,成功打开了港台市场,黑米产品日销量达到了1000多单。“淘实惠”、“乐村淘”这两大洋县运营管理中心在全县建立24个镇村服务站和乡村旅游接待站,与全县18个镇(办)170家商户签订了合作协议,成功地推出了“张八佬”系列品牌,鲜榨菜籽油、花生、黑米酒畅销西安、成都、重庆市场。该县电商办积极整合县域农产品资源,及时注册了“七只朱鹮”系列商标,涵盖产品、包装、衍生品等13大类。
去年,洋县实现上行下行交易额3亿元。全省农村电商网络零售整体交易指数显示为483.78,位于陕西省第九位,在陕南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