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陕西勉县:“三扶三变”加快推进产业脱贫
文章字数:1851
食用菌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本报记者 康军 通讯员 黄国鸿
  面对全县1.5万余贫困户稳定脱贫任务,陕西勉县坚持以产业转型促脱贫增收,把市场和低收入群众需求做为政策制定的方向,通过“三扶三变”,建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产业发展双赢机制,为贫困户稳定增收提供了产业支撑路径。
  扶志
  大手拉小手,变配角为主角

  在勉县同沟寺镇照壁山村,村头一栋栋整齐划一的黑色遮阳大棚格外醒目。大棚内,工人们正在忙着摘香菇,已采好的鲜菇一朵朵被分拣装成箱,准备往西安发货。采完菇,47岁的李燕燕开始为菇床喷水,见架上有2袋菇棒发了霉,便连喊“王老师”,这位王老师就是大棚种植食用菌的负责人王永杰。
  李燕燕家有3口人,前年因儿子得脑瘤让家庭陷入了困境,成为村里的贫困户。今年5月,借助县农业产业脱贫激励政策,村上投入20万元在永盛食用菌产业合作社组建了产业脱贫基地,与她签订了食用菌产业脱贫协议。平时,除了在基地务工外,她还自己经营了两架菌床7000袋带料香菇——这又让她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和她一样,既在基地务工又能享受红包福利的,还有另外10户贫困户,共20架10万袋带料香菇。
  “在合作社干活一个月能挣1000块钱,架上的料菇7月份就有收成了,按每袋2元的保底利润,7000袋起码有14000元的收入。”李燕燕说,现在政策好啊,只要愿意吃苦肯干,都能脱贫。
  王永杰2009年就开始务香菇,是全村出了名的能人。这些年香菇行情好,加之他为人诚信、人脉宽,所以香菇不愁销路,产业也越做越火。目前,合作社已发展到百余亩100万袋的经营规模,产品远销陕西西安、咸阳和四川、甘肃、宁夏等地。
  围绕激发脱贫内生动力,让贫困户担当产业脱贫的主角,勉县还出台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明确结对帮扶、资金捆绑、主体带动、涉农保险和政策奖补、金融扶助等6项措施。今年上半年,全县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2.94亿元,落实小微企业产业发展资金2100万元,投放各类扶贫贷款近2亿元。
  扶技
  服务零距离,变买单为订单
  一辆辆排成长龙的车队,一张张洋溢着喜悦的笑脸......6月中旬,金泉镇雍新村油菜制种收购现场人流如潮。“同样的地块,种子卖了22000多元,比去年种普通油菜翻了三倍,给钱给物还不如签个订单!”过完称的贫困户吴礼成乐呵呵地说。
  吴礼成只是该县实施科技订单扶贫项目的众多受益人之一。去年,勉县在3个镇的8个贫困村发展油菜制种订单3523亩,带动3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2700多元。
  今年,依托县内35家龙头企业和26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全县发展蔬果粮油种植订单面积达15.2万亩。定军米业公司与包扶的温泉镇刘家山村签订1000余亩优优质水稻订单,实行统一育秧机插,定期技术培训,以高出市场10%的价格回购,带动300余户贫困户户均亩增收300元。
  科技浇开贫穷花。目前,全县已举办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211期,培训1.54万人次。森盛菌业科技公司采取免费供种、包销产品等形式对100余户贫困户进行定点帮扶,先后配发光盘300套,编印中药材和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资料3万余册,上门培训16场次2380人。县中药材、林果、水产、种植、养殖等六个产业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对贫困村开展“一对一”产业技术,零距离指导服务。
  扶远
  主体广参与,变授鱼为养鱼

  “一年土地租金800多元,下地干活还能领工钱,猕猴桃挂果还有分红……”在定军山镇吴家湾村,58岁的刘兰娃对村里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充满希望。
  2016年8月,吴家湾村在全市率先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按照土地入股、劳务增收、保底分红运行模式,102户股民共入股土地203亩,今年又对28户贫困户分别按照每股400元、420元的标准进行土地和配资入股。经营权变股权,既盘活了土地资源,解决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带来的土地闲置矛盾,贫困户又通过土地租赁、务工、分红和政策性补贴,能实现一份土地四重收入。
  同时,积极引导鼓励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土地流转,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推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增收。对流转土地面积在200亩以上、带动10户以上脱贫的农村合作社,分别给予10万~50万元的资金奖励。今年以来,全县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从2家发展到18家。
  “过去我办猪场政府给了很多支持,精准扶贫让我有机会回馈社会。”养殖大户杨文斌介绍,今年养殖场对59户贫困户采取多种帮扶形式:有劳动能力且有意愿的贫困户,每年每户提供8头15公斤以上的仔猪、上下半年各4头,或价值3000元的母猪一头,场里连续三年负责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对缺失劳动能力,或特殊原因不能自养的贫困户,由扶贫车间代管代养,每年每户获得1200元的保底收入。
  思路一变天地宽,放水养鱼思长远。目前,全县600余家新型经营主体主动请缨参与农业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万余户。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