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鲜活样本
——陕西榆林赵家峁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文章字数:2892
领了股权证,村民由农民变股民

赵家峁村民刘三女在景区餐饮摊子上忙生意

赵家峁洋溢着新农村发展的现代气息

  文/陕西省委农工办 王军 杨月华
  2013年以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赵家峁村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资源被有效激活,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为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为“三农”工作追赶超越树立了典范。
  穷则思“变”——
  播下产权制度改革的种子
  多年来,赵家峁村一直以传统小农经营为主,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占全村人口总数75%的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耕地闲置荒芜,村庄“空壳”,集体“空心”,民居“空巢”,“三空”现象十分严重。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650元,农民收入80%来自外出务工。2013年6月,张春平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从此时起,赵家峁村便拉开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序幕。
  资源变资本张春平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谋划村上的产业发展,但他很快发现,发展现代农业和其他产业都需要集中连片的土地,而赵家峁村的耕地全是二八分的“绺绺田”,零散的土地成了制约发展的瓶颈。面对这一现实,张春平多次开会讨论,挖空心思找对策、想办法。最终,他决定先做两件事:一是响应国家启动京津风沙源二期治理移民搬迁项目的号召,拆除旧村庄,修建新民居;二是清产核资、明晰产权,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打基础。没有任何经营性资产,仅有5300亩零散的耕地、林地、撂荒地和账面上的28万元现金的赵家峁村,在得到全体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决定把5300亩地折股量化后流转到村上统一经营,把28万元现金作为产业发展启动资金。土地由零散变成了集中连片,面积大幅增加,价值也显著提升,为现代农业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资金变股金为发展集体经济,村上动员村民自愿现金入股,不做硬性要求。这样一来,村上很快筹集到了400万元资金,成立了红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金润园、丰景两个种养合作社,建成了设施果蔬基地和现代养殖区。2016年初,村上又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村民入股资金达1310万元。
  农民变股民2015年初,村民集中搬迁到新居,村上打算把老房子改造后发展乡村旅游。为了划清各项权益划,村“两委会”经过反复商议,决定把土地、人口、劳动贡献、资金、旧房产等要素都转化为股权(其中,土地股占38%,人口股占22%,劳动贡献股占5%,资金股占23%,旧房产股占12%),并把这些股份量化到户。同时,决定将10月1日定为基准日,并确定只要是基准日前户口在村的既是股民也是村民,基准日之后的新增人口只是村民,不享受分红,只能通过继承和转让来获得利益。
  “变”出奇迹——
  赵家峁村实现华丽转身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目前,赵家峁村已建成40亩设施果蔬、150亩葡萄、150亩山地苹果,以及30亩酥梨的设施农业和时令水果采摘区,同时还建起了35亩现代养殖小区和300亩葡萄酒加工基地。
  休闲农业发展迅速赵家峁村以“杏花溪谷、峁上人家”“老家记忆、难忘乡愁”为主题,开发了多种乡村旅游项目。2016年7月,“一山一水一片绿,宜居宜业宜旅游”的美丽乡村初步形成,空中滑索、森林穿越、水上游乐等娱乐设施全面对外开放。每到节假日,前往赵家峁村的游客络绎不绝,仅2016年“十一”黄金周,游客数量已突破5万人次,收入超过7万元,单日游客最高峰值达2万人次,农家乐和特色餐饮等营业收入超过6万元。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目前,赵家峁村大部分村民已住进美丽农居,卫生室、警务室、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应有尽有。各类基础设施完备,人居环境优美,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农民收入大幅提高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壮大,农民也由村民转变为股民和产业工人,有的开农家乐,有的做小买卖,有的搞农产品初加工,还有的在农业园区或旅游公司打工,2016年全村村民务工率超过80%,工资性收入达到50多万元,户均1万多元。3年时间,村集体资产已逾千万元,村民可支配收入比3年前翻了一番,达到11200元。
  贫困人口快速脱贫2013年6月以前,赵家峁村是省级贫困村,贫困人口有150户470人。经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全村贫困户减少到5户14人,分别占总户数的3%、占总人口数的2.4%,因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实现了整村脱贫。
  “变”来启示——
  用改革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赵家峁村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破解了山区土地零散、贫瘠撂荒、资源利用率低下和村集体经济“空壳”的难题,是陕西深化农村改革的一大亮点、一场生动实践、一项重大尝试,经验弥足珍贵,具有总结、推广的现实意义。
  启示一:农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是决定农村改革成败的关键。赵家峁村的产权制度改革主体是农民,是以张春平为首的“两委”班子主动作为的结果,是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的结晶。其中,“内生动力”起了主导作用,这种自我觉醒的改革表现出的创造力、生命力更为强大。
  启示二:深化农村改革必须配好村级组织带头人。如果没有张春平带头,赵家峁村或许依旧“沉睡”。扛起改革的重担,张春平广泛利用广播、宣传栏、横幅等载体平台,大力营造改革浓厚的宣传氛围,并组织群众代表专程到袁家村、马嵬驿、茯苓小镇考察学习,开阔眼界、转变观念。尤其在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的情况下,张春平主动找出路、想办法、破难题。正是有了张春平的牵头带动,赵家峁村“两委会”的作用才得到了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才得到了充分调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才得以顺利推进。
  启示三:党委政府是村级组织干事创业的“主心骨”。在赵家峁村的改革发展中,榆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到村调研,为打破改革壁垒,打通发展的“肠梗阻”给予了有力支持。最值得一提的是,区委、区政府为村上争取到各类财政支持资金达2190万元,为赵家峁村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各类项目的按时落地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启示四:农村集体经济完全可以从“无”到“有”。赵家峁村的产权制度改革充分说明一个事实:农村资源只要被激活、被充分利用,就能够“点石成金”,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同时,改革实践还证明,产权制度改革恰恰是集体经济启动的关键一步,不但穷村弱村可以进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而且完全可以改成功。
  启示五: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贫困人口长期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仅3年多时间,赵家峁村的贫困户从90%减少到3%,贫困人口从81.7%下降到2.4%,这两组跨度十分明显的数字,体现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对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大推动作用,这种“产业持续发展、农民持股就业”的脱贫不但是快速的,而且是长久的,不但降低了贫困人口脱贫后再返贫的风险,还达到既“治标”又“治本”的长期目标,真正使贫困人口分享到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成果。
  启示六: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补齐“四化同步”短板的重要抓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唤醒了农村沉睡资源,把农村的“死资源”变成“活资本”,形成了清晰完整的产权关系,有利于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有利于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最突出的短板,补齐这个短板,必须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推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就是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创造条件,就是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这个重要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拉长农业现代化短板。赵家峁村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正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