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杨凌科技给力 果乡眉坞蝶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站带动陕西眉县猕猴桃产业崛起侧记
文章字数:1472
  本报首席记者 赵允
  开栏语 :“走出杨凌看示范”采访活动是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致力于服务我国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检验和宣传活动。该项活动开展十年,走过我国旱区百余个科技示范点。日前,2017“走出杨凌看示范”大型采访活动业已启动。由多家中省新闻媒体组成的媒体团,将先后前往陕西、宁夏、内蒙古、河南、安徽等地进行实地采访。
  从本期开始,本报将连续刊发本报记者采写的2017“走出杨凌看示范”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陕西眉县古称“眉坞”,是“中国猕猴桃之乡”。在眉县金渠镇田家寨村有一条路叫“西农路”,之所以如此命名,是该村村民为表示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站专家团队带动其县域猕猴桃产业全面发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感激之举。在眉县,田家寨村仅仅是因当地猕猴桃产业崛起而受惠的村庄中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村子在当地还有很多。
  建站十年,树校地合作典范
  “200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我们这里建立了全国首个猕猴桃试验站,肩负起猕猴桃产业的科学试验、示范推广、人才培养、国际合作、野外观测等五大任务,试验站建立之前,我们县的猕猴桃种植面积才8万亩,产量11万吨,产值2.2亿元,现在,我们县耕地面积34万亩,猕猴桃种植面积就达30万亩,猕猴桃产量上涨到46万吨,产值达29亿元。”采访中,眉县果业中心主任屈学农介绍表示。
  人才联动,“1+2+2+N”模式让科技沉到地头
  如何有效让科技的力量通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站广泛推广开来,打通科技服务深入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采访中,陕西猕猴桃产业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站首席专家刘占德表示,“1+2+2+N”模式指一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带动两位农业技术干部,两位农业技术干部再各带动两位农村实用人才(即职业农民),职业农民再将掌握的猕猴桃科学管理技术推广给基层果农。“这种模式解决了试验站专家数量有限而造成的推广局限性,也回应了一些基层果农乐于向职业农民学本领的关切,培养了一批科技‘二传手’,让猕猴桃科学管理技术真正沉到了田间地头。”刘占德说。
  产业富农,“候鸟”归乡话致富家常
  2016年,眉县汤峪镇屯庄西岳村果农岳志贤家果园中的“徐香”品种猕猴桃以每斤4.4元/斤的价格卖出,2.5亩地的果子共卖出了6.3万元,而同期,有些果农的同品种猕猴桃每斤仅能卖3元左右。缘何差距如此之大?岳志贤告诉记者,这一切变化还得感谢眉县金桥果业专业合作社。
  2014年,金桥果业专业合作社在西岳村建起了陕西省首个猕猴桃安全生产示范村,合作社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团队的技术支撑,为果农提供技术指导、农资供应等服务,引导果农在不使用膨大剂的情况下,生产出了品质上乘的猕猴桃。“保底收购直接解决了我们在销售环节的担忧,现在出门一提到我们西岳村,大家的第一感觉是家家都有钱。”岳志贤自豪地说。
  同样受益于金桥果业专业合作社的西岳村村民岳小明也告诉记者,他家2亩在金桥基地内的“徐香”猕猴桃去年以4.4元/斤售卖,卖了5万元,而在该合作社进村建基地之前,这片园子的猕猴桃收入仅两三万元。
  校地合作,科技带动,产业强县,毫无疑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站在眉县的建立,为该县农业产业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而猕猴桃产业在眉县的迅速崛起,也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杨凌科技服务故事。
  相关链接
  微博热议“2017走出杨凌看示范”
  “2017走出杨凌看示范”启动两天,新浪微话题阅读量破145万
  本报讯(首席记者 赵允)“2017走出杨凌看示范”大型采访活动自6月12日正式启程,当日,活动的新浪微话题#2017走出杨凌看示范#与活动同时启动。目前,采访行程过去仅仅两天,在各位网络大咖的支持和关注下,该活动微话题的阅读量就突破了145万。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