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日,得知一家大商场倒闭后有一批商品超低价待处理,家住山西临汾的老林捷足先登,把货物全部买下来。接着,他在菜场附近找了个近百平方米的短租门面房,开始了转手生意。
开张初期,—些买菜的中老年顾客怀着好奇心进店张望,发现全都是日用商品,有手套、椅垫、护膝、电火锅、电热扇、护手霜、鞋帽等,真是琳琅满目。老林根据商品的不同价值,分成了五元、十元、三十元、五十元和八十元等区,标价确实让人动心。
一位精明的家庭主妇东瞄西瞅,跟旁人说道:“价格好像是很低廉,但是网上可能还要便宜哦!”顾客中有人随声附和:“有可能,但网上看得见摸不着,还是这儿买得实在。”还有人疑窦丛生:“东西卖得这么便宜,是不是质量差?”有个中年男子压低声音说:“每年过年前总好像有做短线生意的老板临时租个店,卖鞋、包啥的。起初把价格标高,然后隔一阵就降低不少。我们现在买了,说不定过几天会后悔的。”这样一说,好多顾客把手里的东西放下,空手出门,只有少数顾客买了急用品。
过了几天,那些惦记着店里便宜货的顾客又来了,可进店后,他们却意外地发现,所有商品价格都调高了,多的涨1元,少的高出0.5元。还是那位中年主妇在嘀咕,抱怨店老板脑子有毛病,完全不懂得做生意,最后,她极不情愿地挑了几样东西。还有的顾客经过几天的观望和试用,觉得商品质量没问题,尽管价格微调,但还是比街头那几家杂货店要便宜近三成。
几天后,老林又微调了价格,虽然上调不多,但对顾客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就在老林对外表示准备第三次微调价时,顾客的承受能力达到了极限。当天,店里人气超旺,东西几乎被“抢光”。
老林为此感叹道,做营销就像跟顾客进行一场心理拉锯战,考验智力和耐心。有时使怪招,揣摩透顾客的心思,顺藤摸瓜,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