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转思路、重技术、做营销——
听户县果农说葡萄种植那些事
文章字数:1311
  陕西户县祖庵镇成道宫村果农马立新种了4个葡萄大棚。因为他家的葡萄品种新、上市早、品质好,价格便比常规葡萄卖得高。去年,他家一个大棚净挣4万多元。今年葡萄还没成熟,便全部被客商预订,供不应求。赚得盆满钵满的马立新却不满足,将来还想在淘宝上卖葡萄,这是为啥?
  5月22日,冒着大雨,记者一行参观了他的葡萄大棚。翠绿欲滴的葡萄园内,一串串颗粒饱满、紧致密实的果实沉甸甸地缀满葡萄架。“这是极早熟葡萄品种‘早峰’,味甜、抗病、丰产、品质好……”马立新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
  转思路大胆接受新事物
  “现在的果农要与时俱进,敢于接受新事物,做一个新型农民。”50岁的马立新敢想敢干,从不落伍。2008年,马立新响应政府号召,与邻村成角村村民一起种植瓜菜大棚,起初效益不错,后来当地瓜菜种植面积过大,产业过盛,市场行情低落。爱折腾,勇于接受新事物的马立新听客商说葡萄产业前景好,经过一番认真调研,他大胆转型。2015年,马立新先试先行,引种葡萄新品种闯市场。第一年,马立新平稳过渡,略有盈余。一时间,马立新成了当地葡萄种植的典范,引得本村村民和成角村等村的20多户村民纷纷效仿。第二年,马立新家的葡萄走俏市场,客商络绎不绝。今年,马立新对“葡萄种植路”更加充满信心。
  “产业前景好,品种好,敢转型,就不怕赚不到钱。”马立新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瓜菜大棚,一年纯利润最高就2万元,我的一个葡萄大棚,一年纯利润4万元左右。你说哪个挣钱?”
  种好果管理技术要紧跟
  “想要果品品质、产量达标,管护到位,没有技术根本不行!果树病了,打农药投资大回馈少,费钱还不管用。”“今年我的葡萄大棚就出现土温太低,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不协调等现象,影响葡萄品质。”技术的重要性,马立新和同村村民马国栋都深有感触。
  “咱农民懂得少,就得多学习先进技术。”马立新是个热爱科学、会用科技的新型果农,葡萄园管理上,他钟情于水肥一体化、无公害防治、授粉增产等管理技术。去年葡萄授粉季,马立新在《农业科技报》上看到有关果树壁蜂授粉技术文章后,如获至宝,专门收藏起来,不料最终被他人拿走了。渴望拥有先进技术的马立新,提起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
  果农管理技术的欠缺是阻碍果品产业发展的极大障碍,对此,成道宫村书记史尊尊深有体会。为帮助果农增收致富,村干部们想办法,出点子,请专家,找企业,努力帮助村民解决果树管理技术难题。
  销售难果农面前一道坎
  “一样的葡萄,为啥人家一斤能卖8块钱,你只能卖3块钱?就是因为人家会销售。”“虽然今年我的葡萄销售不成问题,但每年的销售方式都太被动,价位上被客商牵着鼻子走,根本没定价权,卖不上大价钱。”“种得出好水果,咋卖不出好价钱?”马立新认为销售是果农面临的最大问题。马立新告诉记者,他今后打算尝试电商销售,准备在淘宝上卖一卖自家的葡萄,打开新途径。
  通过此次采访,记者发现,许多果农思想观念陈旧,“重生产轻销售”现象非常突出,在周至等一些果区电商发展风生水起之时,一些果农仍坐等客商,完全没有市场意识和商品意识。销售难,成了果农难以越过的一道坎。我们在此呼吁,政府、企业、合作社能多管齐下,科学布局,利用电商等平台,引领果农建立多元化的现代营销体系。(本报记者 张莉 申小燕)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