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一日三餐的爱
——陕西周至农村妇女宋聪贤自筹资金办“仁爱之家”,让农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安享晚年
文章字数:1647
 
  爱是什么,对陕西省周至县终南镇徐家村47岁的宋聪贤而言,爱是一日三餐。
  2015年,在周至县开办多年订做服装小店的宋聪贤和丈夫回到老家终南镇新村,在家人的支持下,在村上办起“仁爱之家”,每日五元,为村上6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一日三餐。三年来,这个普通的农村妇女,用自己瘦弱的肩膀,以一日三餐之爱,为村里的空巢老人、孤寡老人撑起了安享晚年的一片天。
  “我幸福,也要让老人幸福”
  5月10日下午,记者走进新村“仁爱之家”。刚进饭厅,一副印有“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的巨大喷绘字样映入眼帘。宋聪贤说,这是“仁爱之家”开办的宗旨,也是她心里最真实的表达。
  采访中,宋聪贤告诉记者,自己年青时有一个梦想,就是办一所敬老院,但这样的梦想实现起来谈何容易,加上当时孩子小,家里要靠门店的生意维持生计,所以这个想法只能搁浅。但即便如此,她也从未放弃过这个念头。2015年5月,她将老家的房屋翻新改造,最终建成了能容纳150余人就餐的场所。当年8月,“仁爱之家”正式对村上的老人开放,供给一日三餐。除此,为了丰富老人们的生活,她还在现有的空间里,配备了影视播放室、棋牌室和阅览室。“我自认我过得很幸福,所以我觉得我应该为社会做点事情,我想让跟前的老年人也像我一样幸福。”坐在记者身边,宋聪贤这样说道。
  “身边朋友说我劳神费力干这个,是不是疯了”
  宋聪贤告诉记者,为了保证老人的饮食和营养,“仁爱之家”专门雇佣了两名厨师,每周给老人们做不重样的饭菜。而这样的高标准待遇,也让“仁爱之家”收到的伙食费根本无法负担老人们的饮食开销。
  记者了解到,开办近三年来,“仁爱之家”没有任何政府补助,全靠宋聪贤家里经济支撑。虽然期间也有一些爱心人士捐款、捐物,但都是杯水车薪。据统计,目前,宋聪贤家里已先后为“仁爱之家”投资20多万元,除去收到的少量善款外,每年仍会倒贴四五万元。但即便如此,宋聪贤仍不愿通过提高伙食费来缓解压力,她说,对很多农村老人来说,费用一高就直接意味着老人们在此吃不起饭。
  而不断地倒贴,也让宋聪贤身边的一些朋友看不下去。她说:“我一些朋友听说我开办‘仁爱之家’,都说我是不是疯了,吃力劳神还贴钱,图啥。”
  “我不图啥,很多在我这里吃饭的老人都是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很多老人的孩子在外打工支撑家里开销,老人能在家门口吃上热乎饭,子女出去也放心。这样想,我就觉得我在干一件有意义的事。”宋聪贤表示。
  “我们在这吃饭,真是享福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在“仁爱之家”吃饭的老人中年龄最大的93岁,虽然当初规定的是给6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三餐,但面对家里有残疾等特殊情况的,宋聪贤也会降低“仁爱之家”的门槛。
  “娃太好了,我们一帮老骨头在家也不见得能吃这么好。”空巢老人史文才说。“娃办这个‘仁爱之家’真真正正让我们周边这些老年人享福了。”在此吃饭近三年的老人司彩英说。
  而牛起超和程桂兰老两口也告诉记者,孩子每天在外干活,自从他们在“仁爱之家”吃饭,孩子外出都放心多了。对于老人们的赞赏,宋聪贤也总说:“你们能来我这里吃饭就是对我工作最大的支持。”
  “‘仁爱之家’是爱的熔炉,我不想放弃”
  记者了解到,“仁爱之家”开办近三年来,每年重阳节,宋聪贤都会邀请全村老人来此免费聚餐,让大家共享欢乐。除此,宋聪贤还为“仁爱之家”立了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当月有老人过生日,不论老人曾在家怎么过,“仁爱之家”都会在每月15日为过生日的老人定做生日蛋糕,大家共同为其庆祝。
  一路走来,宋聪贤告诉记者,“仁爱之家”就像一个爱的熔炉,将所有爱心人士的爱汇聚在一起,这当中有三次为“仁爱之家”老人们捐鞋的爱心人士张磊的爱,也有慷慨解囊,为老人们捐棉衣送温暖的爱心人士徐航胜的爱。除此,现在每逢节庆之日,邻里乡党也会主动来到“仁爱之家”当义工,打理闲杂事务,改善老人们的生活。
  几年的坚持,对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而言,负担着实不小。但宋聪贤说,她不想就此放弃。在此,我们也希望有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能够伸出援手,让爱得以延续,让“仁爱之家”能够永驻。(本报首席记者 赵允)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