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乡土艺术走出国门获盛赞
文章字数:1994
耿曰豪在德国龙堡展示花鸟字画

  编者按:皮影、泥人、吹糖人、花鸟字画……这些曾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小玩意”,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醇厚的艺术内涵、独有的文化特色走出国门,惊艳世界,屡获盛赞。乡土艺术也成为农民致富的文化产业。
   陕西农民汪天喜雕刻皮影扬名海外
  其作品工艺独特,细腻隽秀、古朴简洁,被誉为“皮影雕刻第一刀”
  自幼喜欢皮影
  皮影“非遗”项目国家级传承人汪天喜这几年春节都没在家过,参加文化部和陕西省组织的“欢乐春节中国年”巡演活动,向世界各国人民演示宣介中国民间艺术——皮影。今年走进了丹麦,去年在意大利、奥地利,前年在美国、加拿大,在之前是澳大利亚。他设计雕刻的皮影细腻精致,形象逼真,景物隽秀,先后被日、法、德、加等国和港澳台地区,以及国内各大博物馆、艺术馆、研究院所收藏,并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政要。其皮影作品《丝绸之路》被国家作为回赠土库曼斯坦赠送汗血宝马的礼品。
  汪天喜出生的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是我国首批皮影“非遗”保护区。1974年,汪天喜初中毕业,刚满14岁就跟着胞兄汪天稳学刻皮影。半年后投师新中国第一批雕刻大师李占文门下,学习雕刻三年后,自立门户。1981年与高中毕业的薛芝粉结婚,夫妻俩白天下地干活,晚上钻研皮影艺术,在打造雕具、制皮、绘图、雕刻、染色、熨烫、连缀等全套工艺上改进创新,自制各类雕刀18种之多;搜集整理华州古代皮影图谱百余卷,雕刻皮影获30余国家级奖项。1996年被陕西省命名为“民间皮影雕刻艺术家”;2005年成为第一批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聘任的“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现为国家民间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省工艺美术大师,被誉为“皮影雕刻第一刀”。
  无偿传授村民皮影技艺
  汪天喜从艺40余年,汲古求今,推陈出新自成一家。他雕刻皮影的工艺独特,推皮走刀,保证了阳刻拉丝纤细,刀口圆润;刀凿并举,使阴刻花纹图案变化多端;构图古朴简洁,精确真切,造型夸张大气,新颖善变;雕刻刀工到位,线条流畅细腻,虚实结合缜密;着色绚丽多彩,纹饰点眼得体,层层皴涂沁皮;无论是古代武士美女、现代人物形象,还是山水花草石竹、亭台楼阁布景,都大手笔中张扬精湛技艺、明暗对比中散发遒劲奔放的魅力。他创作的《大闹天宫》《竹林七贤》《鸡冠花红》等被写进了教科书和皮影专著。
  因高超的技艺,汪天喜受邀多次在国内外进行艺术交流及展示,屡获殊荣。更可贵的是,汪天喜致富不忘乡邻,在本村无偿传授皮影技艺,自办龙凤社,探索皮影雕刻产业化之路。他们农闲办班,两口轮流授课,手把手教学员操刀雕刻。夫妻俩先后授徒200余人。在汪天喜的带动下,华州作坊式雕刻皮影发展到30余家,全区皮影年收入4个多亿元,华州也被文化部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刘高潮)
   农村家庭逢年过节喜欢张挂的花鸟字画走出国门——
  山东高青农民德国展花鸟字技艺
  “这个点,画成一朵花,这个钩描成孔雀开屏,再加一点修饰,就成了‘良’字。”日前,受德国欧亚文化交流中心邀请,山东省高青县花沟镇杨庄村的民间艺人耿曰豪前往德国龙堡展示花鸟字艺术。尽管德国朋友听不太懂他说的话,但别具一格的花鸟字画却吸引了众人驻足观看,深受当地人喜爱。
  耿曰豪的花鸟字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的艺术内涵和生动的历史痕迹被列入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52岁的耿曰豪说花鸟字画师的天地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写花鸟字没有固定的程式,全凭个人的经验感觉。比如一个‘点’可以画成一朵花,也可画成一块石一只虫。‘横’可以画成水纹、竹叶、兰草等。花又以牡丹、菊花、荷花等为多,虫也有蛐蛐、蚂蚱、蝉等多种。”耿曰豪的背囊里两件宝贝少不了,一是笔一是纸,一旦获得灵感,马上进行创作。
  谈到花鸟字现状,耿曰豪说,与眼下空前繁荣的书画市场相比,花鸟字市场不景气。跑江湖仍是当前花鸟字画师们的生存之道。书画界有人对花鸟字嗤之以鼻,称其登不了大雅之堂。耿曰豪则有自己的看法,他说,汉字是象形文字,花鸟字是象形字的艺术,它具有字的骨感画的美感,是字与画的统一体。花鸟字在农村仍有着广阔的市场,逢年过节不少农村家庭都喜欢挂张花鸟字画。
  耿曰豪如今跑江湖的次数逐年减少,转向专业创作、批发纸张的新行当。他在家创作作品,通过网络进行销售,还通过网商向外地市场批发颜料、纸张。2013年,他销售额达200余万元。
  (李锋文)
  马青旺:糖人“吹”到国外去
  身为河北省吹糖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藁城农民马青旺确实能“吹”,不仅在国内吹,还把糖人吹到了韩国、西班牙、新加坡等国。
  马青旺17岁时师从藁城西辛庄人陈小发学吹糖人。“那时就为求口饭吃。我师傅6个子女,没有一个愿意接班,都嫌这活儿上不了台面,只有我一个徒弟。”马青旺是当了陈家的女婿后,才喜欢上了吹糖人,成了岳父的徒弟。
  经过20多年的钻研和跑庙会的实践,马青旺的糖人技术日臻完善。2013年,马青旺受邀去韩国参加SBS电视台《Starking》节目的录制。继在韩国表演引起轰动之后,马青旺又把中国传统技艺吹糖人“吹”到了西班牙、新加坡。
  (颉亚珍)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