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稻渔综合种养是在保障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利用稻田湿地资源开展适当的水产养殖,形成季节性的农牧渔种养结合栽培模式。稻渔综合种养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优势,既能有效促进粮食生产、农渔民增收,又可以发挥巨大的生态效益。
提高粮食产量
“鱼粪可以肥田,稻鱼活动能松土,增加土壤通气性并增强根系活力。稻鱼共生的稻田里,稻穗长、颗粒多、籽粒饱满。”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一语道破了稻渔综合种养促进粮食增产的秘密,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的出现,说明我国城乡居民对于特色、多样化、优质水产品的消费需求依然强劲。稻田养殖经济为我国现代渔业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
实践表明,在稻渔综合种养地区不仅不存在影响水稻生产的情况,还极大地带动了种稻积极性。在一些地区,一些荒废的低洼冷浸田得到开发利用,如湖北有206万亩低湖冷浸田被开发成稻田养小龙虾基地,相当于增加了206万亩稻田;浙江德清县一企业将3000多亩池塘全部改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相当于增加了3000亩稻田。
促进农民增收 “稻渔综合种养通过挖掘资源潜力,提高稻田生产力,实现了农田收入倍增,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李书民说。
稻渔共生互促,可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每亩可节约成本30元至50元。稻渔模式下的稻米和水产品品质优良,较普通稻米和水产品价格高,稻米普遍比普通稻米每公斤多卖约0.4元,有的鳖田米、蟹田米可卖到每公斤40多元,如德清的鳖田米每公斤98元,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稻田养殖的禾花鱼价格是同类鱼价格的5倍至6倍。
调查表明,稻渔综合种养比单种水稻亩均效益增加90%以上,平均增加产值524.76元,采用新模式的增加产值都在1000元以上。如“虾稻共作”模式亩均产值增加1456.28元,效益增加258%;稻鳅模式亩均产值增加1762.89元,效益增加901%。
推动产业融合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产业链长,价值链高,具有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巨大潜能。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出了相应部署,稻渔综合种养恰恰可以作为农业三产融合发展的有力抓手。
张显良介绍,稻渔综合种养带动了稻米、水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目前,我国19个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点共创建稻米品牌30个,水产品牌21个,极大地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带动了加工业发展和农民就业。
对此,张显良建议,在稳定水稻生产的基础上,探索设立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专项,集成示范稻渔综合种养先进技术,提高稻渔综合种养生产力水平。鼓励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品加工流通和观光休闲农家乐等新业态,优化区域布局规划,扶持稻渔综合种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