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外迁后,老宅田地如何处置?
—— 外迁贫困村村民心事
文章字数:1372
  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和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等政策实施,当前一些农村地区群众外迁力度较大,并呈增多趋势。如何开发利用好外迁村,是基层面临的新课题。记者近日到广西三个外迁贫困村采访,了解相关情况。
  留着老宅 守住乡愁
  在马山县古零镇里民村弄偶屯,记者看到,多数房屋闲置着,有的出现坍塌。村委会主任覃芝江说,弄偶屯有33户,只剩下6户没搬走。尽管大部分村民已外迁,但弄偶屯的田地并未闲置。仍在屯里生活的唐育新说,一些外迁户将田地留给亲属耕种,但房子大多空着,“今后攒够了钱,我也想搬到县城去。”
  村民陆忠高在县城买了一套房子,孩子和老人已搬过去,目前他和妻子留在屯里养牛,“再过几年,等孩子大学毕业,我们也搬过去。”
  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戈贤村地处三县交界处,全村285户有70多户外迁。
  教师陈良勇在戈贤小学工作多年。“以前最多时在校生有500多人,现在只有10名学生了。”他认为,造成学生数量锐减的一大原因是一些家庭外迁。
  有的外迁群众不舍故土,兼顾起老家的田地。可爱村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在政府帮助下,2014年全村整体搬迁。“虽然已搬出去了,但我和老伴差不多每天都回来搞种养。”村民莫建生说。在一些村民看来,留住老宅意味着守住乡愁。
  利用房屋田地 发展特色产业
  搬迁后,如何处理留下的老宅和田地?村民普遍希望能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
  巴马瑶族自治县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不少外地游客。
  戈贤村村民王世学和王仕卫都已搬到县城,由于长期不住人,他们的老宅被村民用来养牛。巴马当地火热的旅游业给老宅利用带来契机。戈贤村村委会主任张锦友说,最近县旅游部门专门来村里做调研,认为可将村里部分老宅租下来重新装修,用于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民宿客栈,租给游客,王世学和王仕卫的老宅因保留完好,已被旅游部门相中。马有关部门介绍,来自各地的“候鸟老人”催生了当地住房等方面的需求。
  好不容易告别了穷山窝,为何有的群众还对老家恋恋不舍?可爱村党支部书记谭福勇分析,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而一些五六十岁的村民舍不得老家田地荒了。“每年4月到9月,是种桑养蚕的季节,回老家务农的人会更多。”
  除种桑养蚕外,可爱村的村民们还在老家种起了核桃,目前全村种植核桃800多亩。
  搬迁后的可爱村也吸引了公司前来投资。“有公司找到我们,要租地种草养牛。现在已有两个屯的田地和房屋租出去了,牛栏已建好。我们希望公司能租更多地。”谭福勇说。
   开发外迁村 不能搞“一刀切”
  有基层干部说,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外迁现象仍呈增多趋势,应科学开发利用好外迁村闲置房屋等资源。
  广西一位县委书记表示,开发、整治空置老宅应采取审慎态度,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保护好他们的权益,宜复垦的复垦,适合开发的可以开发,不能简单搞“一刀切”。
  在记者采访的这三个村,由于外迁户越来越多,许多闲置房屋无人买、没人租。但外迁户的田地基本没有撂荒,仍住在屯里的群众给外迁户打声招呼就可以耕种,也无需交租金。
  一些县乡干部认为,这三个村都处于大石山区,石头多、土地少,复垦价值不大。村民们还有几个理由要留住老宅:一是不少老宅不是很“老”且坚固,建房花了不少钱,舍不得拆;二是守住乡愁的情感需要,有的外迁户还回老家建起漂亮的新房,目的就是逢年过节时用;三是这些地方有山有水,外迁户希望公司进来搞现代农业、现代旅游业,他们乐意将土地和房屋租出去。(据新华社)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