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丁义锋
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冬小麦依次进入抽穗期—扬花期—灌浆期。这段时间是小麦增加穗粒重夺高产的关键时期,也是保根、护叶、延长叶片功能、防止早衰、提高粒重,并预防旱、涝、风、病虫、倒伏等自然灾害的关键时期。为确保冬小麦高产稳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副研究员王瑞建议种植户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管理:
适时浇好灌浆水孕穗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需水敏感,麦田受干旱会影响小花分化和花而不实,小麦孕穗时每亩灌水60-80立方米。灌浆期是小麦籽粒产量的最终形成期,对小麦丰产有着重要的影响,此期对水分需求较多。灌浆期是否灌水应根据多种因素综合确定,以确保灌水均匀,花期不旱为目的,灌水时避开刮风、下雨,以免造成倒伏。
首先看天。若小麦灌浆期出现一次降水量达20毫米以上的降水过程,可以不浇灌浆水,如果灌浆期降水量很少,可以考虑浇灌浆水。
其次看地。土壤肥力高、墒情好的地块可不浇灌浆水,而土壤墒情不足的麦田则应浇灌浆水。
看苗浇水。群体偏大,生长过旺,具有倒伏风险的地块尽量不浇灌浆水,否则一旦出现倒伏,产量降低更多,风险更大。
叶面喷肥和喷施生长调节剂小麦开花授粉期,肥水不足会对小麦结实造成一定的影响,生长后期应适时补充营养,增加粒重。可在小麦灌浆初期,亩用200克磷酸二氢钾加500克尿素,兑水30-40千克叶面喷雾,一周后再喷一次,选择无风的下午四点后喷洒,以免烧伤叶片。在第二次喷施,能够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籽粒灌浆和组织生长,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强植株保水能力。小麦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叶面追肥可延长小麦叶片功能期,提高光合作用,防病抗倒,减轻干热风危害,增加粒重,可亩用0.3%的磷酸二氢钾加1-2%尿素混合液,隔十天喷一次,连续喷洒两次,可提高小麦抗早衰、抗干热风能力。
防病、治虫害小麦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发生危害的高峰期,也是提高小麦千粒重的关键时期。此期主要防治对象有麦蚜和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及叶枯病等。预防适期均在四月底和五月上旬,要科学选择农药,防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选用12.5%立克菌(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克/亩;防治穗蚜选用24%添丰(吡虫啉+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克/亩,或3%阿达克3号(啶虫眯)可湿性粉剂35克/亩;常规喷雾每亩兑水30-40千克,机动喷雾每亩兑水二十千克。此时距小麦收获不足一月,应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有机磷农药,可将上述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混合喷雾,总体防治,减轻劳动强度,提高防治效果,达到“一喷三防”(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