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中国水稻:未来瞄准“超级品种”
10位院士齐聚“种业硅谷”为水稻育种科技寻找新方向:像设计工业品一样设计水稻
文章字数:1372
  稻米养育人类万年以上,水稻种植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和恒心。近年来,中国在水稻育种方面突飞猛进地发展,在保障本国粮食安全的同时,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4月13日至14日,以袁隆平为代表的10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齐聚“种业硅谷”南繁基地的核心——三亚,同台论稻,为水稻育种科技新方向、水稻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和中国水稻走向世界把脉开方。
  科技稻:创新目标瞄准“超级品种”
  中国水稻得以领先世界,绝非三言两语可以言喻。回顾水稻发展的几个关键节点,都以提高产量为重心,产量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
  从超级杂交稻第一、二、三、四期分别攻破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和1000公斤大关,到2015年首先在云南实现16吨每公顷的目标,为实现梦想,袁隆平一生扎根田野。
  “今年,我们正在向新目标——亩产1130公斤即每公顷17吨攻关,我有把握说,有90%的可能性。”“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
  “育种家未来的目标是培育出具有丰产性、抗病性、优质性、广适性的品种。四种特性综合水平较高的品种就是‘超级品种’。”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说。“分子设计育种技术是我国水稻育种未来的方向。”“分子设计育种技术说通俗一些就是像设计工业品一样设计水稻。”中国科学院院士、水稻分子育种专家李家洋介绍,分子育种利用现代信息和生物技术,通过杂交、分子标注选择和对遗传机理基因的了解,实现从传统“经验育种”到定向、高效“精确育种”的跃升。
  “我们去年年底找到了那个基因,用它可以培育出高产高抗性淀粉的水稻,适合糖尿病人吃。”李家洋说。“未来,中国1亿多糖尿病患者将因此受惠。”据中国农业科学院预测2030年该技术将会有重大突破,之后将迎来突飞猛进的发展。
  产业稻:上下游融合发展提质增效
  在电商平台上,某品牌的5公斤装的日本大米最高卖到1200元,而我国的高品质产品如五常的“稻花香”,同样重量的包装只卖到298元,而且日本大米还很有市场。专家普遍认为,国内大米的终端消费正在迈向品牌化时代,中高端消费者更重视食品质量,品牌则能为消费者提供品质保障。
  “实现水稻提质增效,科研育种能解决上游环节,但培育出优质品种后还要有人种植、有人收购、有人加工、有人打造品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说,农民种了优质品种,但若种植较为分散就无法产生规模效应,不同品种混收无法体现质高价优。需要打通上下游,比如种子公司和米业公司合作,前者负责供应良种,后者负责收购,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针对长期以来“稻强米弱”的格局,与会专家认为,可通过深加工提高效益。中国粮油学会食品分会副会长谢健介绍,我国稻米加工企业逐渐壮大,目前已有近1万家。但是,我国米制休闲食品、米糠及米胚制品加工种类非常有限,作为最大副产物的稻壳进一步加工和利用也仍有较大空间。
  国际稻:中国稻造福世界人民
  “我们正在搭建留学生人才培养基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水稻科技人才。”三亚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柯用春说,这仅仅是中国水稻“走出去”带动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一个缩影。
  “未来我们可以依托海南南繁这个‘一带一路’的种业重要窗口,建立面向全球的‘稻米交易所’,打造命运共同体。”湖南省国际稻都农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黄崎对中国水稻全球化充满信心。据了解,截至去年底,我国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援建了25个农业基础示范中心,帮助当地提高杂交水稻育制种和栽培技术。(据《新华每日电讯》)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