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你为农民服务 我就为你服务”
—— 湖南锦绣千村合作社经营体系的创新之道
文章字数:1807
湖南锦绣千村合作社技术员在稻田间指导农民

  编者按: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179.4万家。然而,部分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自身产品的定位、如何进行差异化经营以及合作社的管理等还存在着诸多困惑。于是,一些专门针对合作社的各种需求提供咨询、管理、培训等创新服务的合作社应运而生。他们在创新合作社经营体系的同时,也帮助众多合作社实现了效益增长。 
  “合作社取‘锦绣千村’这个名字很接地气!希望通过你们的创新服务,能真正让千村锦绣起来。”在2016年底召开的“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对湖南省常德市锦绣千村合作社理事长龚佑琼说。
  “你为农民服务,我就为你服务。”作为湖南最早成立的合作社之一,现已成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的锦绣千村合作社从摸爬滚打中找到了发展的空间:从直接“为农民服务的服务者”转型“为合作社服务的服务商”,从合作社筹划之初的顶层科学设计再到合作社成立后的基层精准运营,提供全程、高效、优质新型服务,探索现代农业经营服务体系的创新之路。
   投入上千万一年陷困境,如何让合作社“起死回生”
  原因“路子没走对”惹的祸对策顶层科学设计
  随着政策的支撑,合作社数量激增,但有些合作社顶层设计不到位、管理缺位、市场错位,“发育不良”甚至“中途夭折”等现象开始显现。
  湖南安乡县一个老板盲目跟风,投入1000多万元创办合作社,流转了近万亩土地。由于事先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论证,听说“稻蛙共养”赚钱就匆忙上马,而且管理团队绝大部分是“家族成员+退休干部”,结果亏损得一踏糊涂,农户也跟着遭殃。
  “农民挣不到更多的钱,就激不起合作热情;合作社挣不到钱,其发展也难以为继。”常德市农经局局长、高级经济师张业湘认为,从安乡个案来看,这个合作社之所以运作失败,主要在于“三没”:没有任何策划和设计、没有好的团队准备、没有好的产业运作机制;从整个合作社发展来看,现在已经告别“只要有钱有人就有钱赚”的发展时期了,合作社发展已经步入以质量和品牌取胜的新阶段。目前仅常德就有3602家合作社,市场竞争加剧,合作社同样面临优胜劣汰。因此,对每一个合作社而言,如何进行顶层设计、实现高效运营,是避免被淘汰的首要选择。
  现实的情况也是如此。如今,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耕种收等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合作社多如牛毛,在一些农业大市甚至供过于求;而提供设计咨询、运营管理、培训教育等顶层服务少之又少,但这一方面的需求又恰恰旺盛,因此整体显得供不应求。张业湘认为:“经营体系创新最关键最难的就是顶层,就是定位设计、运营管理、培训教育,如果只重视具体生产环节的经营服务,就会本末倒置。”
  澧县和近邻津市正在融城,两地仅合作社就有553家,但面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却跟不上,而国家倡导搭建专业化、多元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平台。因此,龚佑琼决定投入6000万元创办一所“锦绣千村合作社大学”。如今,与澧县县委党校仅一墙之隔的“合作社大学楼”已经建起来了。今年秋收农闲季节,更多的合作社社员将在这里获得专业化、市场化的培训,真正实现“洗脑下田”。
  1斤米变为餐桌米粉收益翻10倍,怎样让产业效益倍增
  原因产销对路“钱生钱”对策项目精准运营
  看到“国家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开展内部信用合作”,2016年2月,作为湖南首家开展内部资金互助试点的单位,锦绣千村合作社成立内部资金互助部,正式试点营业。
  通过互助方式解决了融资难,但接下来还面临着更重要的问题:不能拿借款去乱砸项目,而要通过精准选择项目、精准运营,精准实现“钱生钱”。锦绣千村合作社种植了2万亩水稻,这2万亩水稻用来干什么最赚钱?送进粮库、加工品牌米出售……合作社最后选择了投资米粉厂。契机来了!米粉厂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市场,经过市场调查,津澧两地每天的米粉需求量是25~30万吨,而合作社种植的2万亩稻谷如果按天来计算,日均能提供27万吨米粉。
  供需的精准对接让合作社心动,可观的利润更让合作社赶快行动,决定投资创办米粉厂。锦绣千村合作社米粉加工厂厂长龚佑清算了一笔账:1斤稻谷转化成米卖只赚0.3元,如果米再加工成米粉售卖赚0.5元,而加工厂的米粉进而转化成餐桌上的米粉一般要赚50元。从田里的稻谷再到餐桌上的米粉,这样的链条将种植业、加工业、餐饮服务业有机地串在一起,真正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合作社效益倍增,带动农户收入倍加。(张振中)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