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申昕光
自2002年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开始在全国各个乡镇陆续推行,这种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年全国“两会”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又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在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
政策“接地气”农民享实惠
听完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后,土生土长的“村里人”邹芳特别有感触,她对于新农合医疗政策带来的实惠由衷感叹。去年,家住西安市阎良区凤凰路街道新跃村的邹芳带着母亲到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看病,住了7天院,出院时本以为要回到村里再报销,可医生告诉她参保新农合可以直接在窗口报销,她当即就办理了报销手续。“以前如果在外地看病,报销还要回居住地,现在新农合可以异地报销了,在哪看病就在哪报销,真方便!”邹芳表示,参保新农合医疗保险近10年来,报销比例一直都在增加,原来农民怕看病,现在没有这种担忧了。 记者了解到,根据2017年新农合最新政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含乡镇卫生院)起付线为100元,县(区)级医院起付线为500元,市级医院起付线为800元,市外医院起付线为1000元。同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通门诊不设起付线。也就是说,如果在乡镇卫生院看病,除普通门诊以外,医药费超过100元就达到新农合报销标准,再根据实际的花费金额按比例进行报销。邹芳表示,这样的政策“接地气”,很惠农。
看大病有保障最多能报销90%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惠民大礼包”,给农民送来了一串串福音,让患者大病就医更有底气。61岁的河南周口农民马继彪前年得了胰头癌、肺癌等好几种病,在郑州市人民医院做手术一共花了7万多元钱。“在当时,这么大一笔钱相当于我家里两年的纯收入。”马继彪告诉记者,按照之前政策,新农合8000元以上可以报销65%,但从2013年开始,新农合报销比例有了很大提升:8000元到5万元可以报销65%,5万元到8万元报销80%,到了8万元以上可以报销90%。这数字上的变化,到了农民手里就是实实在在的钱。“以前农村哪家有人得一场大病,很可能就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现在有了新农合,得了重症大病也有保障了。”按照新政策,马继彪的7万多的医药费报了5万多元,自己只花了不到两万元。
从马继彪的看病经历不难看出,我国在推行新农合的同时,也在逐渐把保障的重点向大病转移,向家庭贫困的农民倾斜。除了提高报销标准,肺癌、胃癌、终末期肾病等20种疾病全部纳入大病保障范畴之内,困难农民还将额外得到15%的民政医疗救助基金,这样加起来报销比例不会低于90%。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农村医疗制度,今年初,民政部会同多个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救助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有效衔接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对经大病保险报销后仍有困难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收入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含低收入老年人、未成年人、重病患者)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同时,将全面实施县级行政区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改革,进一步将医保政策向基层、农村居民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