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县委书记杨向喜(前排右二)视察扶贫日活动 国务院扶贫办调研周至产业精准扶贫试点项目 国务院扶贫办调研周至产业精准扶贫试点项目 袁志生 本报记者 范晓鹏
“我因患有心脏病,不能从事劳动,我和我爸生活全靠政府,就连想都不敢想的住房问题,年前政府都给我解决了,新盖的房,新盘的灶台和炕,就连灶具、被褥政府都为我们添置齐全了,做梦都想不到我们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在屋子里上厕所”。陕西周至县九峰镇耿峪村贫困户周志娃道出了300多无安全住房“特困户”、“三无户”的心声。
“我一分钱都不用出,就承包了村里合作社的水蜜桃设施大棚,去年光卖桃就收入了3万多元。”提起鲜桃带来的好收益,周至县老堡子村贫困户李堰道高兴地说,“如今,咱终于摘掉了贫困帽子。”
近日,记者走进周至乡村,不光看到帮扶干部和“第一书记”忙碌的身影,也听到贫困户由衷赞叹。2012年,周至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秦巴山片区扶贫重点县,贫困人口11.12万人,县委、县政府以扶贫开发统领全县各项工作,截止去年底,全县已累计脱贫3.27万户11.34万人,移民搬迁6163户24986人,连续三年荣获“全省扶贫绩效考评A类县”称号。
政策得力,部门给力,群众受益。作为国家级秦巴山片区扶贫重点县,周至县紧扣“瞄准贫困对象、明确帮扶措施、开展精准扶贫”思路,县委强力推进、政府狠抓落实、部门优势互补、社会积极参与;财政资金主导,撬动金融资本注入,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多方联运,齐心协力共打“组合拳”,全力决战脱贫攻坚,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健全机制跟踪问效激活力
建立网格化机制。周至县委、县政府和各镇街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分管同志具体抓、贫困村定期销号”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结合实际,为20个镇街和132个贫困村制作脱贫攻坚作战图,对各级帮扶责任明确到户、到人,产业扶贫、移民搬迁、基础设施、兜底保障一目了然,并严格按图施工、按图推进、按图督查、按图考核。
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利用扶贫大数据平台,及时了解贫困户思想、就业等情况,调整帮扶措施,做好跟踪服务;并对贫困户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总结,对收入变化情况进行核算分析,及时更新有关数据,准确掌握脱贫情况;对贫困村扶贫项目实施、扶贫任务完成、收入增长以及脱贫目标实现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同时严格执行项目公示公告制和《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定期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确保项目管理规范、资金对付精准,确保项目、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建立问责考核机制。制定了《周至县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脱贫攻坚中弄虚作假、优亲厚友的,予以严肃处置。出台了预防扶贫职务犯罪、扶贫资金管理等实施办法,实施台账式痕迹管理,加大对扶贫项目、资金审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资金在阳光下运行。监察、审计部门建立抽查制度,层层传责传压,及时纠正问题,推动工作落实。
产业扶贫激活“强筋壮骨” 做精现代农业。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按照“南部沿山重点发展中蜂养殖、杂果种植,中部平原重点发展猕猴桃、蔬菜产业,北部沿渭河重点发展苗木花卉产业”的思路,引导贫困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业,努力推动传统优势农业产业猕猴桃、苗木花卉产业提档升级,新增猕猴桃面积3000亩,总面积达41.6万亩,产值30亿元,带动全县农民人均收入5000元;新增苗木花卉3000亩,总面积达10万亩,产值3.5亿,带动全县农民人均收入700元。
做大商业贸易。紧抓周至被确定为陕西省电子商务扶贫试点县机遇,大力开展电商培训,拓宽贫困村、贫困户增收渠道,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加强与京东、右下方等电商合作,大力扶持电商、微商等,电子商务企业和个体电商呈几何倍数增长。截至目前全县注册电商公司202家,个体微商3000多户,帮助贫困户销售猕猴桃、杂果和农副产品2亿元。
做好劳动就业。把帮助困难家庭群众就业作为最直接的办法。对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务工实现脱贫的困难群众,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帮助其就业,实现劳动力就业转移脱贫12449户43918人。同时,城管部门聘用200名贫困群众担任保洁员,林业部门聘用36名贫困户担任公益林建设护林员,动员企业优先录用300多名困难家庭成员担任保安员、保洁员等,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全员参与群众尽享幸福果 党委政府齐抓。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带头落实帮扶责任,按照中央“五级书记亲自抓扶贫”的要求,及时成立县、镇脱贫攻坚指挥部和村级扶贫工作站,明确各级党政组织承担精准扶贫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承担第一责任,按照“不落一村、不漏一户”,“不脱贫、不脱钩”的工作要求,逐一明确脱贫工作责任。
干部全员帮扶。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全体县级领导和所有科级领导每人包抓一名贫困户,带头开展结对帮扶工作。6名市级领导、27名县级领导、400余名科级领导干部和2000余名帮扶干部“一对一、面对面”结对帮扶贫困户。选派184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实现了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全覆盖。从2013年至今,投入帮扶资金9000余万元,分别从基础设施、阵地建设、产业发展、技术培训、临时救助、提供资金等方面给予贫困村、贫困户大力扶持。
合作社示范拉动。全县376个行政村共有经济组织1357个,实现了经济合作社建设全覆盖。投入200万元支持20家果业合作社果园建设,可带动1000余户群众;县供销联社与合作社结对帮扶,点对点定向扶贫,帮助困难群众降低成本、促进销售、抵御风险。支持合作社通过托管方式,帮助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代为耕种,年底通过分红带动特困家庭增加收入。
党员联系到户。发挥基层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每个农村党支部发展一个特色产业,9700多名农村党员联系群众近7万人,以党建促脱贫。充分发挥贫困村“第一书记”作用,“一对一”、“点对点”帮助困难群众实现脱贫。
铆足一股劲打赢脱贫攻坚战 教育资助夯基础。重视发挥教育在扶贫中的基础性先导作用,广泛开展贫困大学生救助、“雨露计划”及社会资助等,确保每位贫困学生上得起学、上好学,解决好教育保障。对本科录取的637名贫困大学生,每人发放救助金6000元,专科录取的872名贫困大学生,每人发放救助金3000元。困难家庭868名大中专学生,每人每年提供贴息助学贷款80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938名中职学生,一次性资助3000元,并免除学费;普通高中3258名贫困生,每人每年补助1500元,普通高中2642名特困生,每人每年补助2500元;义务教育阶段18047名寄宿制贫困家庭初中生每年每人补助1250元、小学生每年每人补助1000元;学前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幼儿、孤儿、残疾儿童每年每人资助750元;下拨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1.2亿元,保证了167所义务段中小学51023名学生全部享受营养餐。
医疗救助纾民困。建成标准化卫生室466个,配备乡医636名,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因病致贫和看病难问题。将贫困户合疗报销比例提高了5个百分点,大病保险起付线由3000元下调至1500元,下调比例50%,全县3000多名贫困户受益1260万元。“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大病医疗救助+商业医疗保险”的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大病救助、临时救助和优抚政策全面落实,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2亿元。同时,为进一步减轻贫困群众看病负担,按照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县财政拿出410万元,为全县4.1万名贫困人口购买大病保险,防止因病致贫。
移民搬迁抓根本。将脱贫移民搬迁、避险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美丽乡村与城镇化相融合,建设聚集化社区,推进城镇化建设。依托道文化展示区旅游业建设楼观新镇,依托西南塬区乡村旅游建设翠峰农林、竹峪丹阳、骆峪黄湾社区,依托仙游寺景区建设马召辛口社区,依托秦岭国家植物园、集贤产业园建设集贤金凤社区,依托花卉苗木产业建设哑柏新镇。采取融资的办法,提高社区基础设施配套标准,由原来的每户2.2万元提高到4万元,目前楼观新镇、哑柏新镇、翠峰农林3个移民社区已建成,集贤金凤、马召辛口、竹峪丹阳、骆峪黄湾4个移民社区正在加快推进,累计建成安置房2320套。完成314户农村无房的特困户和“三无户”交钥匙工程,由政府捆绑使用相关资金每户投入6万元共计1884万元为其免费建房。同时,投入472万元助力搬迁户发展产业,同步解决搬迁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在集贤金凤、翠峰农林、骆峪黄湾社区、哑柏新镇试点“一园一基地”项目,通过建设种植园、养殖基地带动搬迁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金融扶持解难题。发挥金融机构作用,破解资金瓶颈。成立茂源公司,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贷款2亿元专项用于移民搬迁。2016年各金融机构发放涉农贷款26亿元,其中,猕猴桃产业发展5亿元。创新金融扶贫机制,成立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30家,发展会员4000余户。投资640万元作为贫困户贷款担保金,撬动商业贷款,实现了扶贫资金和信贷资金的有机结合。加大金融扶持力度,2016投入扶贫贷款1500万元,投入300万元扶贫贴息资金,对94家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贷款贴息,解决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贷款难、利息高的问题。对信誉良好的贫困群众提供免担保、免抵押小额信用贷款,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问题。
面对“十三五”新的目标任务,周至县上下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要让扶贫攻坚成为全县一道最靓丽、最惹眼的风景,要让搬迁群众生活的更幸福、更美好,一股幸福之风正徐徐吹拂着金周大地的角角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