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7中国国际肥料发展与贸易论坛在上海举行。肥料行业产学研界的代表300余人汇聚于此,围绕“在化肥零增长下的肥料行业转型之路”的主题,为肥料行业把诊问脉,探讨肥料升级的技术路径,分析未来肥料产品及市场趋势。论坛认为,在“十三五”期间及今后,以水溶肥、中微量元素肥料、土壤调理剂、生物刺激素等方面的新型肥料将成为行业发展的火车头。
传统化肥转变发展方式迫在眉睫
中国无机盐行业协会会长王孝峰认为,我国化肥产业目前处于生命周期的成熟期,这一阶段存在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产品结构与需求不相符、产品利用率低,投入高等弊端。化肥减量、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施用化肥的负面影响由量变积累到质变等,都对肥料产业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化肥行业正由供应为主导地位向需求为主导地位转变。
化肥产品应该通过载体增效即发展增值肥、养分供应模式优化、功能拓展、有机无机复合、发展作物专用肥等五大技术途径,升级化肥产品的性能与功能。
提升品质适应农业需求
郑州大学化工学院教授许秀成测算,如果将我国化肥施用量减少近一半,每年将为国家、肥料企业、农民减少开支3500亿元。
2015年,国内整个肥料产业的主营业收入9477亿元,销售利润为333.7亿元,利润率仅为3.5%,远低于农业投入品的正常利润率10%。未来14年中如果把肥料产量减少二分之一,将肥料品质提升,使正常利润率达到10%,农化服务附加利润率达到10%,将每吨肥料的利润从3.5%提高至20%,肥料产业利润2030年就会增至760亿元。他表示,为了适应未来农业需求,肥料制造领域必须进行重大变革。推进供给侧改革需要转型担纲
中国化肥信息中心陈丽主任认为,近年来化肥产业的优惠政策逐步减少,化肥产能的快速增长与市场需求的平稳增长,导致化肥整体的供需矛盾不断加大,产业发展存在产能过剩、盈利能力差、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利用率低、农化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在谈到化肥供给侧改革时,她提出,化肥产业要去产能化,节能降耗,压低成本;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效率,加强农化服务;利用电商平台创新营销模式,借力“一带一路”扩大国际市场。在需求侧方面要以种植结构调整和“化肥零增长行动”为纲,推进精准施肥,调整施肥结构,改进施肥方式,加快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何胜师)
行业观察:新型肥料要加强研发力度
土壤板结、盐碱化等问题,在我国传统的农业耕作区域比较普遍。以我国的土壤状况和人口基数,土壤完全不用肥料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农民使用利用率高、对土壤治理效果好,还能改善地力、保证粮食丰产的肥料。有科技创新特色的新型肥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既保护土壤又维护地力,但推广中存在价格高、农民使用观念弱的问题。这需要国家对高新科技产品加大倾斜力度,一方面加强对化肥替代品的研发,另一方面对已经生产出的新产品采取补贴政策,鼓励农民少用化肥、多用具有科技含量的新型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