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一号文件对咱农民有啥影响
18个问答,全说清楚了!(下)
文章字数:3862
   农业科技推广能给种粮农民带来哪些实惠?
    农业科技水平,听起来比较抽象,然而它却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种粮方面,农业科学技术的提升,可有效提高作物的抗病虫、抗自然灾害能力,增强光合作用利用率、提升营养物质的吸收率,等等,从而保障粮食作物的高产高效。
    网友问:我是一个种粮的农民,农业科技创新能给我们提供哪些实实在在的帮助?
    答: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贡献率稳步提升,2015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率为56%,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60%,到2030年将达到70%,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可以说,科技是提供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是给国民“搞饭”、给农民“搞钱”、给农村“搞绿”的关键。
    比如,我国首创的矮败小麦轮回选择技术体系,大幅度提高了小麦杂交育种效率,目前该技术累计推广1.85亿亩,约占我国冬小麦年种植面积的20%,累计增产小麦56亿公斤,增收82亿元。
   “十三五”时期,要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效率,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产业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更加坚实的科技基础。
    一号文件明确,要加大实施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和主要农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力度,加快适宜机械化生产、优质高产多抗广适新品种选育。加强中低产田改良、经济作物、草食畜牧业、海洋牧场、农林产品精深加工等科技研发。
    湖南网友问:为何要发展智慧农业,智慧农业“智慧”在哪里?
    答:今年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进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和农业装备智能化。”
    智慧农业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除了精准感知、控制与决策管理外,从广泛意义上讲,智慧农业还包括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智慧农业”是云计算、传感网、3S等多种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综合、全面的应用,实现更完备的信息化基础支撑、更透彻的农业信息感知、更集中的数据资源、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控制、更贴心的公众服务。“智慧农业”与现代生物技术、种植技术等高新技术融合于一体,对建设世界水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网友问: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哪些人?我们很想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有什么适合我们的培训可以参加?
    答:今年一号文件提出要“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提高农民工技能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务农劳动力数量大幅减少。很多地方务农劳动力平均年龄超过50岁,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为主,“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成为现实难题。
    现代农业发展关键在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中国农业的未来。“十三五”时期,农业现代化要取得明显进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迫切需要把农业发展方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加快培养一批综合素质好、生产技能强、经营水平高的新型职业农民。预计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将超过2000万人。
    对此,一号文件明确,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深入推进现代青年农场主、林场主培养计划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探索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农民。鼓励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开设乡村规划建设、乡村住宅设计等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扶持一批乡村工匠。
    今年农民种粮收益有保障吗?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的一个重要举措。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以来,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怎么改革、农民收益怎么保障、农业农村发展谁来投资等问题仍然是农民十分关心的问题。
    内蒙古网友问:近几年,国家取消了棉花、大豆、油菜籽、玉米临储政策,实行市场化改革。今年一号文件对于玉米、稻谷和小麦收储制度改革还有哪些新的规定?
    答:近三年,国家不断完善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2014年,取消了棉花、大豆临储政策。2015年取消油菜籽临储政策。2016年取消玉米临储政策,在东北地区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玉米收储政策。这一系列改革已取得积极成效,逐步理顺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解决了农业资源配置扭曲问题。棉花、大豆、油菜籽、玉米等重要农产品价格逐步回归市场,提高了竞争力,激活了市场,有效抑制了进口。改革没有回头路。今年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形成合理比价关系。坚定推进玉米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
    黑龙江网友问:去年玉米实行市场化收购以来,玉米价格大幅度下降,我们种粮收入也随之下降。如果没有玉米生产者补贴,种粮就亏损了。今年一号文件在农业补贴方面有新措施吗?
    答: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下跌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为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国家在推进改革的同时,出台棉花、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和玉米生产者补贴政策。如,近两年不断提高东北地区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标准,2014年黑龙江每亩大豆补贴60.50元左右,2015年黑龙江每亩大豆补贴标准提高至130.87元。2016年中央财政对东北四省区下拨了390亿元的玉米生产者补贴资金,平均每亩补贴170元左右。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要健全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调整完善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政策,改进补贴方式。调整大豆目标价格政策。要完善农业补贴制度。进一步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指向性和精准性,重点补主产区、适度规模经营、农民收入、绿色生态,等等。有了这些补贴做保障,农民种地还是有钱可赚的。
    江西网友问:我们现在马上就要开始春耕备耕了,农业需要投资的地方还有很多,“贷款难”仍然是一个大问题。今年的一号文件在这些方面有什么创新举措?
    答: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国家财政增收趋缓,但是农业农村发展需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钱从哪儿来呢?今年一号文件提出,要适度增加财政支农投入,用好用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能。一方面对存量资金进行统筹整合,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该办、最急需办的事情上;一方面用有限的资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下乡。今年一号文件提出,要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行以奖代补和贴息,支持建立担保机制,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今年一号文件关于农村金融创新的篇幅很大。提出加快农村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等等。这些举措将有利于缓解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关注哪些热点?
    今年玉米价格形成机制是否有所改变?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有没有加大?农业用地政策是否出台新规定?一号文件出台,件件事都关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切身利益。
    网友问:我是一个家庭农场主,今年政府对规模经营是否有更多的补贴?
    答: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农业发展趋势,为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今年一号文件提出完善农业补贴制度,进一步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指向性和精准性,重点补主产区、适度规模经营、农民收入、绿色生态。
    近年来,政府在不断加大对适度规模经营的补贴力度,创新补贴方式,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支持对象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补贴方式原则上以2016年的规模为基数,每年从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中予以安排,以后年度根据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的预算安排情况同比例调整,体现“谁多种粮食,就优先支持谁”。并鼓励各地创新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方式,采取贷款贴息、重大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等方式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对新型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可按照不超过贷款利息的50%给予补助。
    网友问:我大学毕业后就回到家乡创业,办起农机合作社。今年打算新添置机具,扩大合作社规模,但现有的机库棚已不能满足需要,一号文件会在农业用地指标方面会给予更大支持吗?答:农机合作社用地难是困扰很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问题。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将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完善新增建设用地保障机制,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去年,国务院就出台了相关文件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对农民土地权益和返乡下乡人员用地出台了一些新规定。如以入股、合作、租赁等形式使用农村集体土地发展农业产业,依法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展创业创新。依托自有和闲置农房院落发展农家乐。允许返乡下乡人员和当地农民合作改建自住房。此外,县级人民政府可在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单列一定比例专门用于返乡下乡人员建设农业配套辅助设施。
    黑龙江网友问:去年我种了一百多亩地玉米,玉米的价格比前年跌了不少,没挣什么钱,今年玉米价格还会跌吗?我要不要改种其他的?
    答:种植收益直接影响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去年,东北三省一区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被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玉米价格随行就市是今后的大趋势。对此,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坚定推进玉米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防止出现卖粮难。
    同时,农业部明确玉米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在保持优势产区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到2020年调减玉米面积5000万亩以上,并扩种大豆杂粮薯类和饲草作物。在玉米市场化既定的情况下,建议分化风险,多元种植。(据《经济日报》等)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