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辉
酒场上有很多俚语,例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宁让身体穿个洞,不让感情裂开缝”;“屁股一抬,喝了重来”……这些俚语只有一个主题——劝酒,好像只有放开喝才能显示出豪迈,狠劲喝才能体现出感情。其实仔细想想,都是歪理邪说。真的一口闷,感情就很深?不见得。
汉朝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记载: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就是杜康,秫即高粱。传说杜康生于周朝,是个牧羊人。有一天他把高粱粥装进竹筒里带着去牧羊,竹筒挂在一棵树上忘记带走,半个月后,他赶羊回来,又在那棵树上找到他的竹筒,打开一看,里面高粱粥已发酵变成液体,带回去村里人喝了都夸这种液体好喝。无心插柳的发明使杜康成了名人,于是他不再牧羊,改行酿酒。
杜康无意中酿出来的“酒”,类似于米酒抑或醪糟,口感好。后来的白酒应该是经过数代人千百次反复改进工艺之后酿成的。武松在景阳冈喝的十八碗酒,估计和今天的啤酒差不多,要是给他换成53度的“王琼”酱香白酒试试,十八碗,早趴桌子底下了,还打虎?
我刚参加工作时,饮食不规律,落下胃病,因此酒量小,但是上了酒桌,没人会相信。也许是因为体型偏胖的缘故吧,常有朋友说,就你那体型,渗也能渗半斤。难道胖人就特别能喝酒?面对这样的谬论,我只能陪着笑脸说,真的不能多喝,二两刚刚好,三两就过头。对方则笑着说:少耍滑头,好好喝酒。于是乎,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便开始“自由活动”。你敬我,我敬你;你走了一圈,他跟着也走一圈。喝得起兴,有人开始划拳,有人要来筛子打关“吹牛”。由于不精此道,逢吹必输,输了就得喝酒,皱着眉头,吃一口菜,硬是把已经过量的酒喝下,真是应了那句歇后语“老太婆打伞——硬撑”。赢家却在旁边起哄:“输了筛子不要紧,你可把酒赢了,我想喝酒还喝不上。”你看这些家伙,给人把酒灌了,还要说些风凉话。
当时硬撑还行,回到家里就撑不住了——吐得一塌糊涂。起初在卫生间吐,感觉好点了,洗把脸,躺在床上,浑身无力,头晕脑胀,哼哼唧唧;一会儿唱戏,一会儿骂人,再过一会儿,又开始反胃,妻子只好拿来一个塑料桶,接上半桶水放到床边,撑不住了就往桶里吐。三番五次,直到把胃里的东西吐完还不罢休,接着干呕,嗓子咳出血,胆汁吐出来,把一家人折腾得无法休息。那一瞬间就在想:以后再也不喝酒了,真是花钱买罪受。年轻时还好一点,喝醉了睡一觉就没事了;人到中年,醉一场两天缓不过劲,后来那种感觉,犹如重生。
喝酒的人常说一句话:酒品如人品。而许多人对酒品理解出现了偏差,总认为我劝你酒,你必须得喝,喝吐血也得喝,喝了,酒品就好;不喝,人品就不行。其实要我说,酒量大小,因人而异,喝酒更应当量力而行,与诚意和人品没有关系。
其实,老祖宗发明的酒是好东西,正所谓“无酒不成宴”,家人或朋友相聚,小酌几杯,是一种享受。实在不能喝酒,不要勉强,以茶代酒,饮水思源,是另一种境界。
还是奉劝好酒者,少饮,是健康;暴饮,害己害对方。特别是开车出去,千万不能喝酒,“意思意思”也不行。劝酒者如若劝开车的人喝酒而又无法安排代驾,那你可“真不够朋友”。